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与解析

(2018-06-11 11:20:26)
标签:

mba

mem

mpacc

专业硕士备考

管理类联考

分类: MBA、MPAcc写作

四、写作:56~57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列论述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了“用工荒”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解析:文章的观点是,大学生就业并不难。但论证存在一些漏洞。

一,2012年劳动年龄人员人口虽然比上一年减少,但是就业人口的总数仍然非常庞大,并且2012年情况到2015年可能变得不同。“用工荒”主要缺少的工人,大学生可以刚好在专业、技能上补足吗?未必。2015年第二季度的情况只是个别的时间段,不能说明问题。第二季度,通常不是毕业生求职找工作的高峰时间段,可以说是求职的淡季,因此这个数据说明不了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

二,大学生虽然在就业上有优势,但是如果劳动力市场确实需求不足,大学生们也是“巧妇难为夫米之炊”,无法发挥就业优势。

三、调整专业设置或者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很可能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不能从较大程度上解决问题。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有相应的人力资源需求。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时,不能仅仅看到表面现象。

四,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客观存在,需要正确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