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沙龙——写给青年教师的建议
(2011-03-03 13:09:46)
标签:
有胸襟的教师尊重常识装着学生的心 |
分类: 书评 |
读书沙龙——写给青年教师的建议
编者按:“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师生命的终止。”一名青年教师该如何自我修炼,才能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普通走向优秀?吴非在《致青年教师》中如话家常般娓娓道来,85篇短文,每篇文章所叙述的就是教师工作生活常常发生的那些事,大多数教师对这些事只是熟视无睹,但是 吴非老师却能在这些事例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期沙龙我们将和湖南省涟源市伏口镇“绿满窗前”读书会的老师们一起品读吴非老师的教育智慧。
关键词:
胡余梅:要立人先要立己。吴非老师在书中第一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中时刻提醒着我们。先说精神修养,“大气、欣赏、宽容、阳光……”这些美好的品德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做人的准则呢?孩子们常常把我们当作为人的准则,以我们为行动的标尺,我们自身的修养就是教育孩子的一面镜子。再说文化修养,没有好的文化修养,没有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我们如何为社会输送鲜活的人才,我们如何给学生以人生的方向呢?道理人人都知道,可做到却不那么简单,在历史上拥有高尚情操能克己自律的人真的不多,老师也不是圣人,吴老师在书中提到的那些例子全是我耳闻目睹甚至经历过的。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潮的影响与干扰,但我想此时如果多一份教师的职业感与使命感,不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努力的方向,做到在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不断进步,那就是一个成功的老师。
罗志昂: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阳珊:错误与孩子们的成长是同行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悦纳孩子们形形色色的过错,不要简单、粗暴,只有这样,孩子们的心灵之花才会健康、快乐地开放。而一个心胸狭窄,处处斤斤计较,成日怨天尤人的教师也会把这种狭隘和粗俗传染给自己的学生,淡化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让学生变得冷酷和自私。所以我想,一个教师的个人修养会深深影响着孩子的修养,为了让学生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要先做个胸襟开阔,内心充满阳光的教师。
刘文利:每每看到老师教育学生,对学生说出那些严厉的字眼,心里就不禁颤抖。老师总是强调做人要懂得宽容,但是作为一个老师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呢?学生还只是一个孩子,如果我们拿成人的一些条条框框来束缚孩子,孩子也未免太可怜了。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我们也无法防止孩子犯错误,那么你对待孩子犯下的错误也就没必要过于愤怒。孩子只有在犯了错误之后才会认识错误,从中学到经验,改正错误。如果你一味地遏制,那么遏制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行为,可能有些生性比较胆小的学生,思维能力也将受到牵制,导致他们越来越胆小怕事。
郭晖平:吴非老师说,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要学生写检讨书,就已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如果还要保留他们的检讨书,学生会作何感想?他们还有没有自信去走好自己的人生?虽然现在不流行写检讨书了,但是有些老师批评学生的方式比让他写检讨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很多学生厌学,上课不认真,对老师的批评无动于衷。于是,老师都感叹,现在的学生是没有自尊心的。其实不然。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只不过是被批评多了,已经麻木了,没想到要维护尊严罢了。
罗萍萍:在《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中,吴老师让我们用宽容、赞赏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同行、战友。古人都知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使世界多彩,生活多样,不至于简单乏味。所以吴老师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我非常喜欢,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就已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在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关键词:
李立才:吴非老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施’,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但在现实中,我们的老师以及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家长往往表现得急功近利。老师们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满肚子的翰墨全部倾倒给学生。而家长们则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应该输在起跑线上,读幼儿园就给子女很大的压力。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和初中表现得非常积极,到高考时就力不从心了。我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应该要拿出跑马拉松的策略,不能让学生一开始就跑得太快,因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关键词:
关键词:
“尊重常识”
李彩艳:吴非老师让我不再惶恐,教育其实很简单,当你什么事情都尊重了常识的话,你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一步登天,这是常识;笑是拉近人跟人之间距离的*有效的表情,这是常识;平等的对话才有可能得出*真实的结论,这是常识;尊重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常识;学生只是个孩子,孩子都有孩子的天性,这是常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肯定,这是常识;当得到礼物或奖品时,一个人做这件事的积极性会提高很多,这是常识;每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这同样也是常识……
熊云雪:尊重常识,就是遵循教育*基本的规律,要继承传统教学中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教育理念都出自于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推行新课程改革不是与传统教学决裂,而是将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发扬光大,摒弃那些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有的教师备课不研究学情,教学内容大都偏难,只顾及几个尖子生,放弃大多数,这就是教育的严重不公;有些教师习惯于进行灌输式教学,只发挥学生耳朵“听”的功能,其他感官很少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大脑思维处在禁锢状态;还有的教师甚至在考试前要求学生背范文用于作文应试,背数学答案和解题步骤,学生除了是应试机器外,其他什么都不是。这种教育严重违背了教育常识,严重摧残了学生。有些教师之所以经常干违背教育常识的事,除了自身教育观念落后外,也与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产生的消极作用有关,是教育功利思想作怪。要遵守常识,不但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而且要敢于冲破不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吴非老师说:遵守常识有时很难,需要勇气,需要作出牺牲,付出代价。
罗萍萍:《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让我感触颇深。文科作业的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可是理科作业可能更多时候是唯一答案。就算是学生作业中出现了错误,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我们理科老师也应该尽可能问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可能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现了一点小错误,这时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帮助他在打结处打开关键的点,这样比单纯地打个“×”,让学生订正效果好得多。让我们多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不要仅仅关注思考的结果。
关键词:
胡余梅:读到第六辑“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无不渗透着吴老师对孩子们深深的爱,那种爱不是学来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而文章的第六辑更是这种爱的升华。看看自己,我认为我是很爱学生的,可是和吴老师比起来远远不够。爱孩子就要学会把爱传递给孩子,要让爱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开花、结果,让这种爱在爱的大潮中不断壮大……像无数深爱着孩子们的父母一样,我们要思考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吴老师是个敢爱敢恨的人,是个性情之人,更是个有智慧的仁者。这一方面,我不敢说做到,但我会慢慢努力。
【沙龙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