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3EN00SIGG.gif
自然教子心得之三:孩子的好习惯自然养成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7EN00SIGG.gif
初稿:2008年12月25日星期四
修改:2012年11月26日星期一
心理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每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习惯如水,水即可载舟,亦可覆舟,也就是说习惯即可以成就一个人,也有可能毁掉一个人,甚至让一个人滑入可恶的深渊无法自拔悔不当初。习惯如此重要,那孩子的好习惯要怎样培养呢?
很多家长聊起小孩有这样一些不好的习惯:做事磨磨蹭或不专注;没有时间观念;以自我为中心不顾身边人的感受;不爱看书而对动画片百看不厌;做作业不自觉需要家长陪伴或监视;偏食偏肥或偏瘦……
一、理解“孩子就是孩子”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811EN00SIGG.gif
首先家长对孩子的不良习惯或毛病或所犯错这些不好习惯或毛病要理解,我觉得孩子的这些不足是很正常的,毕竟是孩子。孩子做事的效率、思维方式、身体发育等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来完善。孩子都是随着身体、人生阅历经验的不断完善而养成习惯、提高效率的。孩子也是在不断的改掉毛病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的。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毛病没有缺点不犯错误,那应该不是小孩,那一定是“神童”。也正因为他们有这些需要改进的习惯,常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才叫孩子才有孩子的天性和可爱,家长应该理解什么叫“孩子”。孩子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家长无需无所适从,到处宣扬自己孩子的毛病?非也,而应该表示理解,必须有一个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为一个孩子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坚持1-3个月的时间。
二、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813EN00SIGG.gif
孩子的不良习惯需要家长采用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协助孩子慢慢地改变,慢慢地培养好习惯。做事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或不专注、没有时间观念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也正因为孩子对时间没有具体的概念,所以做事才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改掉孩子这个毛病,我儿子在他的《我改掉了做事拖拉的毛病》一文中基本提到了。首先家长要教给孩子时间的概念,教会孩子算时间帐。
要有时间观念首先得学会算时间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家长可以拿出时钟,让孩子明白时间在任何时候都在“走”,时间是不会等待任何人的。时间和碗里的饭一样,用去了的就不会再回来了。孩子明白了时间是一刻不停地“走”,而且一去不复返的。在算时间帐时,我们可以学会计算早晨起床到出门的时间:早上六点半起床,到出门七点,总共约三十分钟,穿衣、如厕、洗濑十分钟,吃饭十五分钟,换鞋、检查书包等出门前准备工作五分钟,所以只有五分钟的灵活时间,五分钟,稍纵即逝。晚上回到家算时间:如果五点到家,八点半上床,那其间只有四个小时,先回家换鞋洗手吃点水果或零食(三十分钟),一边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然后在记事本上计划完成每项任务所需时间,总共一个半小时(小学一年级一般一个小时左右作业,加中间休息时间十分钟),吃晚饭时间(三十分钟),洗澡或洗漱等睡前准备只有三十分钟,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自由安排?所剩无几。记录他每完成一件事的时间,慢慢地他就能算出自由的时间,他要争取自由时间,那他必须尽快完成他的主要任务:作业。作业的计划时间,孩子较小或刚开始时,应该所需时间设得宽松些,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项任务,如果一开始时间设得紧巴巴的,孩子甚至稍放松就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他可能对设定时间没信心,久而久之他就不在乎时间了,而且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最好不要刚上学就把他弄得紧张兮兮的,以免压力过大造成害怕做作业的阴影。对于他的作业时间,家长可以先给根据他自己的理解设定适当宽松的完成每一项的时间,他能在设定时间内完成,一定多鼓励表扬孩子,让他有成功的喜悦感和自信心,然后慢慢地适当缩短同样任务的时间,一直到适合他的最佳时间设定。设定时间一到,就要求孩子停止做这一项作业,如果他在做别的任务时能争取到时间再补完没按时间完成的任务。例如:20道口算题,你预计孩子需要15分钟,开始时不妨给他设20分钟,这样他一定能提前很多时间完成,他一定非常高兴,过几天鼓励孩子缩短设定时间,鼓励孩子挑战争自己,而且因为他觉得自己之前每次都能提前完成任务,他一定同意设计时间的缩短。于是他要求15分钟,你给他设定18分钟,这样他又一定能提前很多时间完成,表扬他鼓励他,他就越有成就感和喜悦感,和他商量好后再缩短设定时间,这时他一定认为自己10分钟就能完成,你给他15分钟时间,并告诉他这个时间比较合适,如果时间太少完不成他将不能用别的时间来做这项作业,那没完成作业老师该批评了,不言自明他一定能完成的。也许20道口算题对于他这个年龄来说极限是八分钟,那你一定得留给他十分钟时间,并告诉他如果你完成了口算,那你接着做下一项。或者此时可以换一种设定时间的方式:每做40分钟时间作业闹钟响一次,可以休息十分钟,然后接着做40分钟,,,,,,这样,孩子在作业期间就会少开小差,能紧赶慢赶地就想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注意有二:一、一定把握好时间的设定一定要让孩子能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一定要多表扬孩子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激情与效率;二、一定要尊重、引导孩子自己争取来的自由时间,不能见不得孩子“玩”。
然后要让孩子明白事情有轻重缓急,所以做事有先后是顺序。重要的事情非做不可的事情做好了,才有时间去做不一定重要的但是孩子自己爱好的事情,所以要想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那必须一定抓紧时间认真地做好了重要的必须要做好的(有可能是不喜欢做的)事情。家长协助孩子把放学回到家要做的事情(包括必须做的和孩子很想做但不一定很重要的)列出清单排队好顺序,然后让孩子一项一项地做并约定大约的完成时间,每完成一项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看看有多少时间留给他做他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经过二个月或三个月后,孩子自然就会明白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做事必须有条不紊,这样孩子的良好习惯自然就形成了,不再需要你不停地叫不停地提醒甚至生气或头痛。(请注意一定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更何况你面对的是一个孩子。),我在孩子三岁多时总在向他叨叨:起床,第一件事尿尿;(完成后接着叨叨)第二件事洗洗小手刷牙;(完成后接着叨叨)第三件事洗脸;(完成后接着叨叨)第四件事吃早点。一边叨叨,一边帮助他,还一边和他唱些相应的儿歌等。也许两三个月后吧,他一起床后就边往卫生间走边对我说说:妈妈,快来!第一件事尿尿,第二件事洗洗小手刷牙……。晚上睡前准备我也一样一边不停地帮助他按顺序做事一边叨叨。后来每天睡前我协助他,他自己知道事情怎么安排。这样,睡前准备工作就能一气何成。他有条紊地做事的习惯就会形成。(请注意这种方式只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如果孩子到了十来岁,这样的方式一定不适应了。)
较大点的孩子可以帮助他制定计划或作息时间表,并按计划行事,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修改计划。计划有长时间的,也有短时间的。例如,我在孩子上了四年级时,我们一起制定暑假计划,大的方面有这么几项:老师布置的作业(主要是语、数、英);妈妈和孩子商量后补充的(量不能太多:如背二十篇《三字经》;读十篇《亲子英语》);一家人计划的出游活动或探亲活动。然后根据这几大项具体计划每项的活动日期(时间);最后制定每日活动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具体到每天的时间上的详细安排,作息表上不仅有完成任务的安排,更应该有孩子自由或游戏、看电视、玩游戏等的时间安排或计划。如果自己上班,孩子休假,计划就应该更具体更详细更明确。家长要监督并协助孩子按计划行事。要及时鼓励表扬孩子。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孩子的身体状况等作适时的修改。
但家长绝不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如果孩子在做作业,家长在玩游戏一看电视剧,这样在孩子的心理有一种影响,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或学习时一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做饭、洗衣等家务;读书看报……
三、养成勤读书的好习惯是引领成功的基础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831EN00SIGG.gif
孩子的习惯绝大部分是受父母的影响的,而且身教重于言传。所以家长一定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这就是“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如果孩子放学一回家,妈妈在家开着麻将局热火朝天地玩;爸爸在喝酒喝得胡言乱语…或者爸爸妈妈在高谈阔论血雨腥风不可入耳之事件,那么孩子能安心地认真地做事吗?对孩子不爱看书只看动画片,可以和孩子有约定,周一至周五晚不开电视机,全家完成当天的事情,一起做一些有利于身心的事情,或者一起看一本书,或者一起听听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电台节目;我的孩子是小书虫,对书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在他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和他一起看书或表演书中的情节,稍大点就带他去图书馆或书店,任由他爱看什么就看什么,慢慢地引导他看书的范围,虽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已过,但“书中自有黄金在”是永恒的,养成勤读书的好习惯是引领成功的基础。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每天都保持读书的习惯,那么孩子一定也会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孩子的作文唯一的秘诀就是:阅读。
四、身教胜言传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860EN00SIGG.gif
有的家长,平时总是口头教孩子要与小朋友友好相处,要有爱心,要团结,要有礼貌……而一旦自己的孩子在小伙们面前稍受委屈,便理直气壮地要为孩子“讨公道”,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小孩子之间发生了“战争”,家长更会失去理智尽显英雄本色。我还见过小孩吵过架后又已在一起玩得开开心心了,而家长之间的战火却愈战愈猛;我每天在公共车上见到有的家长带着孩子,让孩子尽快从别人身后往车里钻,小孩明明身高早达到购票标准,却为了省下孩子的区区二毛钱而无视公共车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更可恶的是这样的家长不以为耻反自以为聪明而洋洋得意,更有的家长还因此而对公共车的工作人员恶语相向。殊不知他的行为不仅失去了自己做人的尊严,更不知在无形之中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也有的家长,自己的小孩明明没购票(当然也有的还不需购票),车上人多得都挤成了照片,他也无视身边无助的人,让自己的孩子占着不该占的座位,从不想想自己的孩子享受过多少人的“让座”,不说感恩社会而做出任何回报,就连最起码的道德良心都无处可寻……诸如这样教育孩子头头是道,做起事来没有道德标准的家长应该反思。不为社会也该为自己的孩子反思:你播下的这种行为,孩子会收获一种怎样的习惯?如果在这样的家长教育下,孩子能不以自我为中心,能真正有爱心吗?很多家长教育孩子都是自相矛盾的: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外一套,让幼小的孩子更不明白,可能孩子就会像父母一样说的和做的完全不一样。所以,不要抱怨现在伟大的口号和自私的行为领引下成长的孩子太自私、不道德、没爱心。
五、约束成自然
好习惯水到渠成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68ZH00SIGG.gif
很多孩子不是和我们儿时一样,在外面疯玩到不知什么时候回家,忘回家吃饭忘回家做功课,忘回家帮妈妈收拾家或做饭。现在的小孩是看动画片或玩电脑游戏忘记一切,他们生活在这样多姿多彩的信息化网络时代,如果没有规矩也许真有时孩子会忘了一切。看动画片时你三崔四请也无法请他去吃饭;玩游戏时家长又是软件硬兼施威吓并用恐怕有时也很难让孩子心甘情愿地从游戏中抽身而出。在上幼儿园大班时,往往就有一些家庭作业,这时回家先看一会动画片,抽动画片间隙时赶紧带他去写作业,然后边看电视边吃饭,因为他偏食历害,脾胃又不好,总是我在他看电视时往他嘴里填饭,可一吃到他不吃的食物,“哇”就吐在茶几上,这时我即恼又怒,“啪”地把电视机关了,“哇”孩子就又叫又哭,一场混战开始了,娘俩都精疲力竭身心疲备,我爱恨交加却无计可施只能心如刀绞。我总想孩子还小,由于心疼孩子,所以只好委曲求全。后来上了一年级了,孩子的作业多了,学校也规定孩子必须晚八点半前上床睡觉,学校还组织家长学习了一些家教方法,五点多才能回到家,吃饭、洗澡、作业…八点半上床,时间有限,可孩子的动画片不能不看,总是边看电视边吃饭,边看动画片边做作业。很多他喜欢看的动画片不可能在八点半之前如期结束的。怎么办?我和别的家长聊天时,别的孩子也有同样的爱好。所以我想了一计,和孩子商量,和他讲道理,天天晚上讲,最后我和他约法三章制定了一个《看电视约定》,我打印好后,他看了之后同意了,我说你同意了就得在这上面签字,妈妈签好了,于是他也签了。我告诉他签了字就得遵守,如果他违返了就要按约定受到处罚。当然我们的约定很简单:上学期间从周一到周四晚不开电视;周五到周日晚每天二小时(或指定节目),每小时得休息一次,假日和周末一样。如果违返一次就得减少周末的一小时看电视时间。那时因为孩子小,不能理解太多太深,我把约定贴在家里客厅门框上,当他想看电视时,我就带他一起看我们的约定,当然,如果他这一天表现特别好,我会在他的日表现表上加上五个红星,而且有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奖励他看一个小节目。其实,难遵守约定的不是孩子,而是我自己。我非常喜欢看电视,哪怕是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我也很喜欢。而且,很多动画片都是连续片。有时很艰难地约束着自己,却还要去约束孩子。有时真想为什么要过得这么艰难?但我们还是一路基本能坚持下来了。特别是假期,我总是想些办法奖励他看电视的时间:帮着扫地呀、外出活动、考试特别好……
后来,他在同学身上发现了别外好玩的,那就是玩电脑游戏,每次放学时让他和同学一起在学校外的广场玩会,他们软禁了一天,真想给他们放放风,可这时他们聊得最多的是游戏,如果没玩游戏就没有了共同语言,他们见面聊的就是游戏。他回到家一玩游戏比看电视上心多多了,有时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有时我只能强行关他的电脑。于是我们不得不又制定了玩游戏的约定。让他自己设游戏时间,闹钟一响,他希望能玩完一局,我和他爸爸都不允许,不敢松懈对他的监督,尽管有时他会怨声载道,我们也不松一点点,后来,他有了习惯了,闹钟一响,他基本上能做到迅速退出来,然后关机。
对于他玩游戏,我们有时也给他一定的奖励。他爸爸总是说他们这个年代就是游戏的年代,但约定的灵活性掌握在我们手里。当然这些约定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不顺的时候,但我们只有一句话:咱们有约定的呀,约定上有你签名的,你签名了就表示你愿意遵守的。对于这两件事的处理方式如出一辙。孩子要遵守,更重要的是家长要用心去监督他引导他。
习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无需培养,但实际需要用心的。对于孩子的不成熟,家长用心都可能自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良好的习惯就会有良好的性格,有了良好的性格,就具备了成功的基本条件。爱孩子就要用心。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837EN00SIGG.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