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51EN00SIGG.gif 要孩子让你骄傲,请你先给孩子快乐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70EN00SIGG.gif
----家长会记录及感想(2012-11-14)
今天是第二次参加孩子初中家长会,教学楼的入口处,公布了本次期中考试的光荣榜和各项获奖者的照片和所获奖项,吸引了家长们,几家欢乐几家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家长会,儿子所在班的家长会主要议题有三:1)半学期总结:期中考试成绩报告,全年级10名学习特别奖本班有三人;本班12人达到优秀;各层次成绩人员与九月份月考的对比….本班半学期个人和小组各项量化评比;2)学习经验介绍:单科介绍(不知是否是单科状元);3)才艺展示:四节目(二女生吹笛合凑,二个男生独唱节目,一男生诗歌朗诵)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
开完家长会,我拍下了孩子在表扬栏的照片,发给在外地出差的老公:“祝贺你儿子获学习特别奖”,老公回信息:“高兴,真高兴,你也露脸了吧?”我告诉老公我今天一露脸是儿子获得“学习特别奖”,400多人仅12人获此殊荣,照片在学校公示栏大放光彩;二露脸是儿子代表数学科代表介绍学习经验,思维清晰,文采优美;三露脸是家长会上的才艺展示时儿子独唱屠洪刚的“精忠报国”,气势不错,气场也很好。最让我高兴的是他能在这样的场合唱歌,我更希望的是儿子能开心快乐。他爸爸希望他“越来越阳光,健康快乐”。
是啊,孩子的成绩能让家长幸福快乐激动无比; 孩子的变化让家长惊讶不已兴奋不已。
是啊,孩子的成绩不就是家长的一张脸面吗?很多家长真的可以扪心自问“我这样做真的是孩子人生所必须的吗?”
很多家长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或不够出色时,往往有这样一句话“你叫我把脸往哪儿撂啊?”为了自己的脸不惜牺牲孩子的幸福与快乐、健康,宁愿让孩子痛苦万分,也不愿让自己的脸“丢尽”。
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和这样那样的培训班,孩子从小就在学校与培训机构之间劳累奔波,家长从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或意见,花钱给孩子买“痛苦”与“身心疲惫”,当孩子有半点抱怨时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地说“你知道为了你这个班我跑了多少腿,咨询过多少人,花了多少钱吗?”却从来永远也不会真心诚意地问:“你喜欢吗?”“你愿意吗?”有人说病急乱投医,很多家长也是习急乱拜师。不管辅导或培训是否有效果,也不管辅导或培训是否够格,总之认为,花了钱总比不花好,钱打水漂不起水花总会激起一点点涟漪吧;在上课总比他自由自在的好,上课再不认真,坐在老师跟前总有知识要入耳,久而久之,就是最讨厌的广告词也会不小心有一句二句进入耳里心里呀。不把此当成是对自己孩子的摧残,而视为是不惜一切的爱。不问效果与结果,只求所谓的“花了时间和金钱就不后悔”。其实家长应该多一些了解孩子所需多一点引导孩子学习方法多一点监督孩子严格按老师要求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其实家长应该明白成绩不一定与时间成正比。试想:时间越多,效率越低,结果是否会越好?
不然,有的家长就是一套又一套的练习册和测试卷准备着。古人云“熟以生巧”嘛,家长盲目地买并要求定时定量地完成,孩子心不甘情不愿地盲目地完成,不管是滚瓜烂熟的还是见所未见的题型;也有的孩子家长有要求,孩子有对策。因为家长只要一见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争分抢秒地给孩子拿出自己的练习册,要么苦口婆心地劝告要么声色俱厉地威胁要么软硬兼施恩威并用地让孩子“练习”,久而久之,孩子发现“我不能这么快完成作业”,于是孩子被培养成“作业拖拉”的不好习惯,进而被培养成做什么都拖拉的习惯。现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穿件衣服、换只鞋、吃饭….总之,干什么都慢吞吞拖拉拉,这就是家长见不得孩子有空闲而亲自培养出来不良习惯,殊不知这样的习惯形成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孩子痛苦不堪,父母也苦恼不已。
做事拖拉的坏习惯的改变,在孩子的blog上有一篇孩子参加作文竞赛的小作,看看我家庭孩子是怎样改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的(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d65b00100c3m2.html
)。 我也会上传自己曾经的一篇文章“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到我的个人BLOG(网址:http://blog.sina.com.cn/nangelshaw)上,介绍自己育儿经验可供借鉴。
孩子的教育是需要用“真心”与“真爱”的,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想,
我老公告诉我“只要是人就会有憜性”,任何人都需要有压力、或动力、或监督才能克服惰性。
孩子终究是孩子,如果什么事都能想得很明白,如果他有很强的自制能力无需成人协助,那他就不叫孩子。所以孩子需要引导、教育、监督、管制,但孩子是独立的人,不是简的动物。家长一定要记住:家长一定要守约,一定要尊重并好好引导孩子自己争取来的自由时间。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842EN00SIGG.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