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小说中的童年叙事
(2010-12-27 22:20:48)
标签:
中国宋体《鲁迅全集》视角黑体杂谈 |
分类: 课程论文 |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童年叙事
[摘
[关键词]鲁迅小说;童年视角;童年叙事;
[正文] 一般而言,作家创作时常常动用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和体验,选择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进行创作,来表达自己独特的个人生命体验和思想情感。这种心态或创作方式,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同样得到了普遍的采用。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凭童年回忆的方式创作,以童年视角叙述的作品有《社戏》、《故乡》、《孔乙己》等乡土小说精品。这些小说大多有故乡这一实有的环境或往日生活中确有的事件或人物。我们在阅读鲁迅的这类小说时,会明显的感觉到鲁迅的小说与他的童年和故乡发生密切联系,在冷峻、沉郁、犀利的文学风格中常常透露出几抹亮色,给作品几分明朗和欢快,童年叙事视角的选择使鲁迅笔下流露出浓浓的人情味,散发出一种柔性的光芒。
鲁迅是凭回忆创作的小说家,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深刻剖析道:“所谓回忆者,虽然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对鲁迅来说,回忆是重要的,而对童年的回忆尤为重要,它不仅成了鲁迅文学的内容要素,而且也构成了鲁迅文学的一种艺术方法,童年叙事为以后小说家创作提供了范式,影响了现当代文坛的一大批作家。下面就具体的谈一谈鲁迅的童年叙事视角。
独特的童年视角
儿童的单纯与天真,使得他们眼中的世界总是与成人的世界有着天壤之别。鲁迅正是利用这种鲜明的反差来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看法。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少年形象,实际上是在寻求一种童年的叙事视角和策略。童年视角指的是小说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童年叙事角度。这样一种有意味的叙事策略,使得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淡化自身的成人身份,以儿童别样的眼光去看待和观察成人的生活空间, 从而打造一个对成人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展现不易为人感知的世界的他种面貌。鲁迅的《怀旧》、《社戏》、《故乡》等作品中儿童形象的塑造和童年视角的采用不仅是“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也体现了鲁迅的创作精神和创作情感。
首先,童年视角能够原生态地展现现实世界的状况和人类生存的境遇。初读鲁迅的《社戏》、《故乡》、《孔乙己》等作品时有种莫名惊诧,他娓娓道来的平和语调使人将信将疑。这时出现的儿童眼眸天然、淳朴,不曾戴过有色眼镜,则给人以无法抗拒的真实感。其次,童年视角有助于鲁迅鲜明的展现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表达。鲁迅小说不是在写儿童文学,而是在对成人世界进行表现甚至是批判。“儿童话语”与“成人话语”的双重复奏和“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鲜明对比, 突现了现实世界的无序、罪恶与不堪。同时又表达了鲁迅内心世界对故乡、童年的审美建构,《故乡》、《社戏》就有这种明显的对比结构。
儿童视角的选取不仅是鲁迅表达主题时叙事形式和言说方式的文体自觉,也是鲁迅创作对童年经验的选择,也是童年情结对鲁迅创作的自然命定。从生活在显赫一时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到因祖父科场案被迫逃出家门,寄居在乡下亲戚家,忍受着被看作“乞食者”的痛苦,家庭变故所带来的情感缺失和不幸坎坷使他很早就在饱尝世态炎凉中认识了社会的残酷阴暗和人性的丑陋卑劣。然而在这之前,跟随母亲在乡下度过的那些快乐的童年生活就成了鲁迅苍凉世界的唯一亮色,成为鲁迅选择儿童视角的情感机制,同时构成了他最初的情感底色。
追忆乡土童年
许多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他们童年的经历有关,对于作家来说,童年不仅是书写对象与文学素材,它更是许多作家终生挥之不去的一种情绪与精神状态。“童年记忆在创作中表现为认知的独特性和生命表现的独特性,决定了作家对世界的独异的认知和发现。”童年记忆是一种远距离的凝望和选择,时间过滤掉外在的尘嚣与浮躁,沉淀下那些曾经打动过作者,在生命中留下印记的东西,隔着岁月向回看,那点点滴滴的往事叠加起来,会使作者有一种诉说的冲动。现代心理学认为,童年时期的经验,特别是那些印象深刻的经验往往给艺术家涂上一种特殊的基调和底色,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艺术家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和作品情感或情绪的基调。它对人一生的影响总是或显或隐地存在着。
正是这深刻的童年记忆使成年的鲁迅依然感到,“历来所见的农村之类的景况,也更分明地再现于我的眼前,偶然得到一个可写文章的机会,我便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陆续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中国农民的苦难以童年记忆的方式点点滴滴地融入了鲁迅的心中。这种悲郁忧思的情感随着他年龄的增长,逐渐强化,终其一生,未曾改变,特别到他青年和中老年期,这种情感与对于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个人独特的人生体验、难以拂去的孤独感交织在一起,而表现为一种炽烈无比的大爱大憎和韧长昂扬、永不休战的战斗豪情。
童年叙事的魅力
五四乡土小说作家不乏对童年生活不倦吟叹。鲁迅独特的童年叙事视角在他的小说中的运用,特别是在他在现代文学的语境下开创的乡土小说中的运用,表现出他的乡土抒情小说的文化立场和情怀:在对自在自足的乡村纯朴人伦关系的留恋描述中,深刻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文化及其对农民的精神禁锢和身心戕害。
通过童年叙事这种叙述模式,不仅写出了地域特有的文化和生存状态,而且借助追忆,一次次重返乡土童年,真切地看到和认识了自身的历史,并在情感的宣泄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同时这种回忆也是他介入人生体验,展开生命审视的一条途径。他通过童年回忆深刻认清了现实的生存困境。童年视角叙事在小说叙事策略和意义表述上都具有某些不可替代的妙处,不仅在叙事方式上独辟蹊径,而且也是作家内在情感表达的需要。童年叙事体现了纯真状态下的生命体验,某种难以言表的亲切感,时光流逝的忧伤之美,以及由于儿童特有的仰角叙事所带来的意在言外的耐人咀嚼的味道。
总之,鲁迅从他的童年叙事的小说创作开始,就对中国小说传统的全知叙事视角进行了不断的革新和突破,表明了他对小说的视角功能的独到的认识。他对儿童视角的开创性尝试,为他的创作找到了最为恰当的艺术表达方式,并由此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效果,为后来同类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他在文坛上令后人无法企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鲁迅
[2]鲁迅
[3]李咏吟
[4]童庆炳 《文艺心理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李长之
[6]杨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