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播出一名大学生在学业和电子竞技之间无法选择的事情,这个大学生向咨询专家提出一个问题,他说一个人吃好了是为了学好,学好是为了考个好大学,考个好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才能吃好。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他不明白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所以他对大学生活没有信念,而宁可选择能展示他生命潜能、体现生命快乐的电子竞技,但遭到全家及周围人的反对。其实,他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一种两难的选择,他是在寻找自身的存在性价值。
但什么是存在性价值?按照人本主义哲学家马斯洛的基本需要理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不断地满足基本需要,即从低级到高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大部分人达到了尊重的需要就已经是极点了,那时他们会感到有成就、有自由、有荣誉、不愁吃穿。但有少部分人会感到这些需要的满足并不能让他快乐,他寻求一种超越性需要:成为“他自己”,即自我实现,充分发展个人的特质。这些人当他们把他们的苦恼向身边人述说的时候,往往得到的反馈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年轻时做了近十年记者,期间无论有多少人羡慕我,我自己就是高兴不起来,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虽然每次做完后也会有一种成就感,但要去做或做的过程中我往往感到有些逃避或是勉强。中年以后,当我经过多年痛苦的思索和寻觅,终于找到心理咨询师这一工作后,开始与人们的心灵对话,这让我感到了巨大的喜悦和满足,工作和娱乐的分歧在我身上消失了,想到要与一位新咨客探索他/她心灵的出路,我有一种跃跃欲试的驱进感,连续工作多个小时也不觉疲累,甚至觉得是一种享受。我感到自己整个的生命都与我的工作融为一体,在工作中我更知道自己是谁,我感到有一种使命感: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天派我来世间就是要我为人类的心灵痛苦而工作,这就是我!这时的我不再害怕孤独、空虚、甚至死亡。这时的我才明白当许多人认为当记者好时我却为什么不开心,因为他们赞誉的是记者头衔和国家新闻单位的价值,而不是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我不得意被附丽的尊严和价值,我一直想找的是生命深层的需要——符合“我自己”个性的存在价值。
来我们咨询室求助的人大约有三分之一具有这方面的问题,但他们不知道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他们述说的症状就是在外人眼里他们似乎什么都有了,但他们自己就是不快乐、甚至感到空虚、痛苦、焦虑、抑郁、生活没有意义,甚至生命的天空都是灰色的。而咨询专家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辨别他们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帮助他们体验存在的危机,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前面的那位小伙子就是很想将电子竞技作为他献身的目标、作为热忱的追求,他的关于“从起点回到起点”的生活意义的追问恰是帮助他完成自我实现的着眼点,而这才是发生在他身上的问题的本质,至于是否回到大学读书只是表面问题。
所有的自我实现者都会投身于一项自我以外的事业之中,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某项工作,某项他们非常珍视的事业即所谓天命和天职,他们从事于命运以某种方式安排他们去做的事,他们做这件事也喜爱这件事。某些人献身于法律、某些人献身于正义、某些人献身于美和真理,某些人献身于做一个好母亲,所有这些人都以某种方式献身于寻求马斯洛所说的“存在”价值的东西,那种固有的、终极的价值。这些存在价值就是绝大多数人所说的生活的意义,这些超越性需要未能满足而产生的灵魂病就是空虚、无聊、焦虑、抑郁等痛苦感受,心理咨询专家的职责就在于使他们意识到他们自身中的这些需要,帮助这些因存在价值问题而来咨询的人向自我实现的方向运动和成长。咨询专家是否能告诉他们如何才能更充分地成为他们自己,这不仅仅是咨询技术能解决的,这关乎咨询师自身的人格成长,这是一个考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