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卖瓜有奇招,月赚4万》上稿《当代青年》2017年第9期

标签:
励志 |
陈彦芙
80后出生的小李,脑瓜活络,有闯劲。大学毕业以后,总梦想着自己创业,打出一片天地。然而,总想挣大钱的他却屡屡受挫。不仅钱没赚到,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为了尽快还清债务,他好话说尽,从亲戚那里七凑八凑地借了些钱,买来一辆卡车,跑起了运输。有一次,他们空车回家途经河南省夏邑县的时候,听说西瓜很便宜,小李夫妻俩一合计就顺便装了一车,拉回来卖。结果,忙活了几天,也没卖出多少。最要命的是有些瓜从里往外流水,坏了。无奈,辛苦挣来的钱打了水漂。
他想,为啥别的小贩不着急忙慌地卖点就现收了呢?后来他发现,别人是“搬墩”的二道贩,量少贵卖,卖几个就赚回本钱了。而自己呢,量大贵卖,再加上跑长途的耗油,当然输不起。他心想,我为何不来个“搬墩”,薄利多销呢?如果我按10元“一墩(袋)”的话,合0.3元一斤,每斤可盈利0.15元。每次收购万斤,就可盈利1500元,那么一个月下来……说干就干,他先在车头上安装了一个录好音的小喇叭,省得自己吆喝!
每天凌晨4点,夫妻俩就起床了。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他们便到达河南瓜农的地头收购,四个多小时后,安徽城郊的集市上,小李的高音喇叭就会反复播放着:“10元一袋随便装,想装哪个装哪个!” “喂,卖瓜的,这么便宜的瓜能吃吗?不会坏了吧?”有人问道。“嘿嘿,大哥,先尝后买不上当。坏了是我的!”对方看小李这么有把握,就挑一袋走了,嘴里还冒出一句:“傻瓜”。
常言说,同行是冤家。小李不用秤称,不用找零,坐等收钱,还悠闲自在,生意越来越火爆,对面卖西瓜的夫妇过来找茬了:“有你这么抢生意的吗?我们是‘常摊’,以后这买卖还怎么做?”“大姐,我这不叫抢啊,我论袋又不论斤,您尝个瓜消消火气。以后互相帮衬嘛!”说着小李“啪”一声打开了一个西瓜递了过去……
小李做生意很活泛,从不给顾客争执,而且说话很幽默,所以,市民都爱买这个“傻瓜”的瓜。“小伙子,能再多给点吗?”一位大妈说着就爬到了车上,“哈哈,大妈,只要那个口袋装得下,我没意见。”一句话逗得大家都乐了。
有一位顾客,挑最后一袋没得挑了,不停地后悔自己来晚了。“大嫂,最后一袋了,给5元得了,小瓜也送你了!”顾客欣然而去。
有道是“傻瓜”不傻,有同行没同利。小李卖瓜的奇招,并非恶意竞争,而是靠他创造性的思维模式,灵活的营销方式,因此,月赚四万非他莫属。这样的思维,相信卖其他货物也能有举一反三的效果。
通联地址:0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