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 |
今天,笔者于网上看到了王传言先生的文章“论文买卖只是‘周瑜打黄盖’?” ,感触颇深,极其赞同他的观点。
说到论文买卖,笔者亦有切肤之痛,去年还曾发过一小品文“投的是‘黑店’”真实记录了那印象深刻的一幕。笔者有将素日的教学随笔、反思、成功案例等等,写成教学论文的积习,而后寄发出去,愿与同行们商榷。可好多期刊是发表诚可贵,文章价更高——要求QQ面谈,然后再议钱的事儿,如此云云。
无论你写多少篇学术性的论文,或有何重大发现,或是研究出几何有参考价值的东西,或是可供同行借鉴的经验、总结等等,某某期刊是不管那些的,你只要拿起拳头打你自己的眼,“出口”转“内销”似的乖乖地自己掏腰包,再将你的辛苦之作心痛地买回来,就一切OK了。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可不然又怎么办呢?不掏钱是不给你发表的,期刊也是要盈利的嘛。那么,你也只好胳膊折了袖管儿里吞,自己痛只有自己知道。这也便意味着任何的研究、发现、经验等等,就是一文不值的废纸一张。
但话又说回来,即使发表了又能如何呢?还不是换汤不换药?那叫资源“共享”,让更多人的一目十行地变来变去,不管内容如何,只要相似度不是太高即可顺利通过。试想,无论是三四一十二,还是二六一十二,尚不是殊途同归?
针对这一怪象,如果国家不采取措施对这些乱收费的期刊进行整顿,不砍去一系列的论文姻亲关系,那么,势必会让研究者的价值贬值,会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变得一钱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