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演绎个人观点 |
读史随笔(八十九)
“真没想到,你……你竟是个出尔反尔的奸诈小人,亏我那么尊敬你,相信你。我……真是太蠢了,我……” 胡国国君气得两眼发直,踉踉跄跄,终究站立不稳,栽倒在地。也许这是最绞人心痛的一幕吧。此刻,他才明白,原来令人不能自拔的,除了男欢女爱还有愚蠢啊!但是无论怎样,已经太晚了,即使再牛的肖邦,也弹不出他胡君的悲伤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把胡国的掌门人气成这样?呵呵,当然是文中的主人公,他的老泰山郑武公了。
要说这个郑武公呀,可不是一般的人,咱们先看看他的简历吧。郑武公,姬姓,名撅突,郑桓公的儿子,是公元前770年郑国的第二代掌门人。他不仅文韬武略,而且还有一个最为突出的本领,那这就是善于用计耍诈,野心非常之大。因为保护周平王东迁有功,接了他爸爸的班,主抓行政那部分工作,平王还赐予了他大量的土地。当他站稳了脚跟儿之后,先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离间计灭掉了郐(kuai四声)国,而后又趁机吃掉了虢(guo扬声)国。然后接二连三地拿下了十个城邑,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地盘。
另外,郑武公还独具慧眼,他认为商人的头脑灵活,不能就这么白白地浪费了人才,应该解除他们的奴隶身份,挖掘其潜能,激活国家的经济、文化、农业等领域。于是,他通过考察把那些有技术的、会经商的奴隶都给解放了,从待遇上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且,依靠这批人开荒、建城、冶铸等。为了更好地提高国民素质、教化民众,他还兴办了学校,广泛征求民间意见,励精图治。所以,郑国逐步走向了强盛。
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郑武公每天都绞尽脑汁地想,我的事业越做越大,就是地方太小了,必须向外“开发”。问题是该先把谁击垮,谁最容易被干掉呢?按理说,目标应该是胡国,当初我把女儿嫁给胡君,不是为了别的,就等的这一天,不然的话,我图他个啥?“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无论做什么都要有牺牲,哪怕是自己的女儿,这叫政治利益,呵呵。
再者说,如果把蔡、陈、宋比作锅盖儿的话,胡国充其量也就是个碗口那么大的地儿,我不就是图求这个地方经济作物不少,手工业也很发达,还是个邻居,“伸手”比较容易吗?
为此,在公元前763年的时候,郑武公召开了一次大型的军事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应该向谁发兵。虽然郑武公心里早有了主意,可他琢磨着,这话不能我说出来呀,我毕竟是胡君的老丈人嘛!“因问于群臣:‘欲用兵,谁可伐者?”哈哈,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已经兼并了郐、虢两国以及周边十来座城邑,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走出国门。下面大家集思广益,开动脑筋,看看先从哪入手?大家面面相觑,当然是胡国最近,可先攻取,可人家胡君是武公的女婿,这是个敏感话题,谁有这个胆量啊?当家的,你也太够老谋深算了吧?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哼!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叫做“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门儿打那个不长眼的。” 什么时候也有“二”的,这不,说着就出来一位,“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子言伐之,何也?’”好你个老关,跟随我这么多年,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你什么意思呀你?胡国,和我们是同姓的兄弟,现在你回过头来,居然想发兵对付他们?你这是陷我于不义,来人,拉出去,斩了!嘿嘿,看来你老关还真是了解我呀,因此,你不能活,否则这出戏就唱不下去喽。
“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很快,胡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感动的是痛哭流涕,你们瞧瞧,到了关键时刻,还是我老岳父体恤我呀!所以,他也便放松了警惕,撤掉了边界所有的岗哨和驻军。而这边呢,郑武公也早得到了准确的消息,他大为高兴,哈哈,傻小子,挖个坑你就往下跳啊,那就怪不得我了,咱斗的是勇气,玩的就是智慧,瞧好吧你。
结果,郑武公对胡国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一举灭掉了这个可怜又可悲的国家,也便有了前边那一幕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