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不难发现,本属于发展中或尚待发展中的一些县市等的中小城市,经济并没有那么发达,人们的购买力还达不到一、二线城市的消费水平,何况需要住房的工薪阶层首付都成问题,就更难说靠还贷过活了。所以楼市泡沫是早晚的事儿。如果说前期畅销,也无非是以下几种原因:
a.有好多农村的有钱人,他们不仅在村里购买了大片的土地,而且还拿出了一部分资金给自己的孩子买楼,他们极力想要自己的后辈过上城市人的生活。搞什么“强强”联合,实施“团购”,摆阔气、大平方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因为资金很到位的缘故,所以他们很快就冲进了县、市,这也使得开发商大有底气。
b.某些“名誉”上的机关单位工薪层,他们在楼市中也起着乙方相当大的作用。他们每天打着上班的幌子,实际在营着私利。他们是地道的名誉上的“无产阶级”。而在经济上他们是绝对来范儿的,好车开着毫不含糊、穿着考究的服饰令人刮目。
c.有魄力的商人,他们善于分析、驾驭市场,也完全有能力在适当的时机购买或炒“座”。
因此,在茫茫楼海中,这些人大当了一把“弄潮儿”,买下了不少居住、或已经出手、正欲出手的楼房。可是那毕竟是一时的虚幻现象而已,可真正购的起房的人又有多少?
当然,各机关的当权者,无意在本土买房,在这方面他们不为当地的建筑业做“贡献”,因为这样太过招摇。他们很有“远见”地在京城或是什么大城市甚至是国外买下房产,以便他们能更“踏实”地盘踞于本土。所以,他们是属于买得起而“不买”者。
以下的群体还是占绝大多数的:
a.“裸”工薪阶层的人群,他们每天都两点儿一线的奔波于路上,低微的收入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年迈的父母,以及随时有可能向他们索钱的子女。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之下,他们囊中羞涩,只好望楼兴叹。
b.小本经营者,他们每天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东西,起早贪黑辛苦经营,觉得挣钱相当不易,他们不敢在自己每天的“仰视”中搞大动作地投资。
c.农民还是觉得自己的安乐窝好,不愁吃穿、经济活络,况且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更让他们多了一份保险。他们不愿靠近喧嚣,因为安逸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他们没有压力、要比城里人活得更洒脱。
在不太发达的中小城市,前三种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好多开发商如今是已骑虎难下。正在大规模施工的欲罢不能、该开盘的正处于观望的尴尬地步、已经开盘的,每天都不停的给手机用户发信息,各种优惠声不绝于耳。
楼盘、楼市“稳”坐钓鱼台,只可惜上钩者寥寥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