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被砍双脚孰之过?
(2011-06-14 06:36:44)
标签:
历史杂谈 |
卞和是春秋时期楚国人,荆人,即现在的襄樊一带。本来生活很平静的,谁知,因为献玉竟让他失去了双脚。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有一次他在荆山砍柴,看见一只凤凰,栖落在一块青石上。古代有“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所以卞和认定这块很像普通石头的东西是个宝贝。为了表示他对君主的忠心,便去把它献给楚厉王。
厉王找来相玉家鉴定,玉工却说它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根本没什么价值。厉王大怒,认为卞和骗他,于是下令砍了他的左脚,并将其驱除出境。后来厉王死了,楚武王继位,卞和又赶回楚国,又重新进献玉璞,玉工仍鉴定为石头。所以 武王以欺君之罪砍下了他的右脚。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武王驾崩,楚文王继位了。卞和又想把玉献给文王,但是自己已经老了,而且又没有双脚,他觉得愿望无法实现了,便抱着这块石头到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还不肯作罢,最终眼泪都流尽了,眼睛里往外滴血。这件事传到了楚文王那儿,文王派人去问卞和:“天下被砍足的不止你一个,你又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后来,文王让把他召回宫,令玉工当面切开玉璞,果然是一无暇美玉。为嘉奖卞和的忠心,文王将此玉命名为“和氏之璧”。
当初厉王、文王分别砍掉卞和的左、右脚,并不是一时冲动的残忍那么简单。一来是当时的法律制度使然,二是国君觉得受到“愚弄”对他们来说是奇耻大辱。那这样说来还真要在卞和身上找原因了。
一、他只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认定那块“石头”是块玉有点不妥。有人前来献宝,当然君王要找来懂璞的人来鉴定。但当玉工否认它是玉的时候,卞和又拿不出真凭实据来。这难道不是在“戏弄”国君吗?即使是现在,谁会相信他的话呢?
二、如果他那么自信的话,可以要求当面一试呀,是玉璞重要,还是自己的脚重要呢?在不能保住其脚的情况下,为何不主动出击,当众抛开呢?然后再砍脚也不迟嘛。这该怪谁呢?是他的迂腐所致吧。
三、有专家鉴定,你说君主能信谁?勿说是古代,即使现在鉴宝的话,不也是请来有着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家团吗?你手里的东西再美、再看似真品、真迹,听谁的?谁说了算数?王刚不照样“一锤定音”吗?
四、当卞和第二次献宝给武王时,他获取充足的证据和史料了吗?不同样与第一次没说服力吗?退一步讲,如果玉工还是当初的玉工,即使他看出了这确实是一块璞玉,私心、性命权衡利弊,他能承认自己断错了吗?那样的话,饭碗还保得住吗?他还能活命吗?除非他精神有问题。
五、欺君之罪,法网难逃,在不知对错的情况下,有人指证你是错的,何况又是专家的指证?这脚是否该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