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重耳伟业的幕后推手是谁?(读史之十)
(2011-06-09 06:17:53)
标签:
历史杂谈感悟 |
晋国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献公十三年,由于骊姬背后挑拨他们父子间的关系,重耳被贬到蒲邑(在今山西隰县西北)去守边,以防御秦国的侵略。二十一年,献公杀死太子申生后,骊姬再次进谗言诋毁重耳,于是重耳开始了他长期的流亡生涯。
重耳开始先逃到了他的外婆家狄国,一住就是一十二个春秋,并在那娶妻生子。可好景不长,惠公夷吾(重耳的弟弟)即位以后,怕自己的王位不保,为了消除隐患,又派宦官和刺客去杀重耳,无可奈何之下,他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乐善好施,重耳到达齐国后,他隆重接待了他,并予厚礼相赠,而且还将皇族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他,又送骏马二十乘。如此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近天命之年的重耳非常满足。他每天有娇妻陪伴,衣食无忧,出行以马代步,早已忘记了自己身处异乡为异客的那种感觉。
一晃两年过去,齐桓公谢世了,在竖刀等人发动内乱之际,齐孝公即位了。孝公的几年中,齐国的动荡不安,丝毫没有影响到重耳安逸、快乐的生活。由于他非常宠爱齐女,便把回国即位的正事抛在脑后了。在齐国的五年当中,赵衰、咎犯没少提醒、劝说他归国,可屡屡以不置可否而告终。在这一点上,重耳与刘备软困于吴中之时忘掉荆州之事、后主刘禅(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乐不思蜀有点相像。但他们的时代背景、所处境况又有所不同。
赵衰、咎犯对主子很是失望,于是二人在桑树底下谋划回国大计,不料却被在树上的齐女的侍者完全偷听到了。于是她把所听的内容告诉了她的主子,齐女怕侍女口风不紧,节外生枝,挑起事端,就把侍女给杀了。然后亲自劝说重耳归国。重耳却说:“人生一世,就是为平安快乐,没有任何事比这更重要的了!我就是要在这里终老一生”,齐女见其非常坚决,就对他说:“你贵为一国公子,是穷途末路时才来到这儿,那么多的贤能之士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你怎么能有负贤臣的良苦用心、贪恋女色呢?我都为你感到害羞”,“况且,你不想办法回国,又怎么能成就建国大业呢?”
如果在和平的年代、生活在自己的国家,重耳的想法不无道理。谁不想过平安快乐的生活呢?这是每一个黎民都企盼的生活。可在当下,他或许叫做颓废吧。
尽管齐女苦口婆心,但固执的重耳还是不听劝说。为了让他回国重振江山,齐女想出一个办法,和赵衰等人合计好,将重耳灌醉,用车拉他离开了齐国。虽然他酒醒之后,迁怒于赵衰,可最后还是作罢,继续了他的艰难回国之旅。
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后,重耳终于在他六十二岁时,回到了他自己的祖国——晋国。当然,他就是后来的晋文公。
如果当初齐女为了让重耳继续留在她身边,就不会有后来称霸一方的晋文公了,如果齐女利用重耳对她的宠爱有加,如骊姬一样进献谗言,也便没有了与他历尽艰辛磨难、誓死保卫主子的忠臣贤良。即使赵衰等人本事再大,也逃不出齐女的掌控范围之内。所以文公称霸,齐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在当时来说,她能深明大义,舍小我,顾大局,义无反顾地支持老公的事业,就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子,可以说重耳在齐国是个坎儿,没有齐女的力挺,就没有他的将来。
特别安逸的生活有时能让一个人丧失意志,此时,如果有人向上推其一把,就会挽救其一生,反之,向下推一把,就会一落千丈,或许永世不得翻身。晋国公子重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成就他伟业的、了不起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