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占鹊巢的父子之争——(我读历史之七)
(2011-05-03 09:42:40)
标签:
历史杂谈 |
历来夺子所爱的,前有古人鲁惠公,后亦有来者——唐朝的李隆基见儿子的妃子美貌,心生恻隐,将其据为己有。
鲁惠公时期,惠公的原配夫人没有生下儿子,而他的小妾却生了个儿子,息。惠公对其疼爱有加,息长大成人后,惠公给他娶了个宋国的女子。但是,当宋女到了鲁国之后,惠公为她的美貌垂涎三尺,于是将儿妻夺为己有。后来,宋女生下一子,允,鲁惠公很是高兴,,便把宋女提升为夫人,立她的儿子允为太子,这就是鲁桓公。
利用自己的权高位重夺子所爱,乱伦暂且不说,从大的方面说实际上是教育的严重缺失;从小的方面讲,即使德行的缺失。
最近两天听说有个经商赚了大钱的农民,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随着生意的做大,他也很不安分起来,经常出入不法酒店“打鸟儿”。有一天,他刚到酒店就看见儿子搂着一个“小姐往里走,气的他连绷带攒地跳到儿子面前,怒斥:“他妈的,你来这儿干嘛?你小子、、、你、、、你给我回家!”儿子骂也挨了,打也挨了,然后不怒不急地说:“你来干嘛,我就干嘛呀!”结果弄得他哑口无言。原来他着急的原因是儿子包养的“小姐” 正是他的老相好。
面对儿子,他无言以对,上梁已经歪了,下梁还正的得了吗?家庭教育、伦理教育、社会教育缺失的症结在哪?值得深思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有一个学生打架,被对方打青了眼,老师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学生就通知了家长,这个家长到了学校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想找另一学生算账,经人们劝阻,才肯作罢。但是临走时他却对儿子说:“他妈的,咱上次打了人家,咱还拿着东西去看人家了。现在别人打了你,咱就这样完了事儿,真他妈的窝囊!”看看,有这样素质的家长,孩子能好得了吗?
无论是父子之争,还是父子相残,都能折射出“父之过”这个最浅显的道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