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我读历史(之七)
(2011-03-16 07:58:31)
标签:
杂谈历史 |
在《史记》中的《秦本纪》里有这样一段记载,晋国遭遇了旱灾,到秦国借粮。丕豹就对秦穆公说:“请大王不要借粮给晋国,应该趁着它发生饥荒攻打它”。这时,穆公很犹豫,就问大夫公孙支,公孙支说:“灾年、丰年本来就变化无常,谁都可能遭到旱灾,应该借给它”。穆公又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夷吾得罪了您,可是晋国的老百姓没得罪您啊!”于是秦穆公采用了公孙支和百里奚的建议,利用水、陆运载,络绎不绝的将粮食运到了晋国。后来,秦国发生饥荒,于是向晋国求救。晋国国君召集群臣,一起商量此事。虢射说:“趁他们闹饥荒,攻打他们,肯定获胜!”晋君同意了,立刻攻打秦国。秦穆公派丕豹为将军,他亲自率领军队,反击晋军,和晋惠公夷吾展开了大会战。后来穆公在追击晋惠公时被晋军围困,受了伤。就在千钧一发时刻,曾偷吃过秦穆公良马的三百名岐下人冒死冲入晋军,解救了穆公,还活捉了晋惠公。
启示:我国有句古话叫做“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个人也好,群体也罢,当一方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不能见死不救,或是落井下石,像晋惠公那样,自己遇到困难时,向秦人苦苦哀求,而穆公遇到困难时,他不但没出手相救,反而以德报怨,忘记了当初穆公的赠予,最终只能是自食苦果。
别人今日的困难,也许就是自己明天的灾难。世事难料,在将来的日子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未知数。但无论素日相互之间有何分歧、积怨多深,只要你陷入困境之中,所有的过往都将在那一刻化为乌有。所以,当你接受了他人的友谊时,应心存感激、懂得感恩;当他人急需你的付出时,应不遗余力,将你曾经的接受变为回馈,回馈你的曾经,回馈他人、回馈你未来的所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