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我读历史(之六)
(2011-03-15 07:40:40)
标签:
杂谈 |
晋献公去世前,宫廷内乱,公子重耳、夷吾从晋国逃到了国外。后来,晋献公去世,夷吾又趁新立国君被杀,请求秦国帮他回国,因为穆公的夫人是夷吾的姐姐,于是穆公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指派七十多岁的老臣百里奚亲自带兵护送他回国。夷吾在万分感激之下向秦国许诺说:“如果我当了国君,就割八座城邑奉献给你们!”。可是,他被拥立为国君之后,却后悔了自己当初草率的决定,就派丕郑(丕豹的父亲,)到秦国去推脱这件事。因丕郑看他言而无信,投靠了秦国,后来因此被晋惠公杀掉了。
启示:诚实守信,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基本原则,如果没有了诚信,所有华丽的外装下,都会将丑陋的灵魂暴露无疑;如果没有了诚信,也便没有了与他人相处的资格。“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值千金,如果一个人将自己说出的话,都抛于脑后,不能遵守承诺,又怎么能拿出真心去对待别人呢?又怎么能让别人真心以对呢?假如做人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话,实质上就是出卖了自己的人格。
还有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更高的利润,广告“好”的震天响,实际兑现,却强词夺理,偷换概念,在咬文嚼字上钻空子。“××电动车就是好,没电也能跑”,猛一听,是这么回事儿,没电了——用脚蹬呗!可买“电动”车就是为了既快又省时省力。我朋友年前新买的车子,充满了电,结果跑了四公里,没电了。我看那句话应改成“××电动车就是好,有脚就能跑”。诸如此类,不乏其例。
“诚信”,好些人每天都大张旗鼓的喊它,当喊累了的时候,也便随着喊声丢失了。诚信,诚信,没有真诚、诚实的心,谁会信呢?诚信不是喊出来的,它需要行动、需要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