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甲双胍是抗衰老神药,你信吗?

(2016-08-26 15:19:30)
标签:

杂谈

@内分泌张真人 微博门诊-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张征

编者语:近期“二甲双胍”被炒得火热,不少媒体报道:“二甲双胍有望让人活到120岁。”这是真的吗?@内分泌张真人 谈古论今,为您逐个击破这些“不老神话”,原文如下:

http://pic.dr.wenwo.com/fimg/5871243199.jpg


抗衰老的努力:输精管结扎与二甲双胍


http://pic.dr.wenwo.com/fimg/2847641519.jpg

长生不老,是人类对自身个体生命亘古不变的幻想,从金字塔里的木乃伊、徐福东渡的航船、到大哲学家培根的实验探索,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这些努力无疑都以失败告终,但即使是在近代科学诞生后,还有很多科学家没有放弃在这方面的努力:如果死亡不可避免,可不可以退而求其次,争取延年益寿、“向天再借五百年”?


斯坦纳赫手术


就在一百多年前,不少医生都还坚信“输精管结扎术”有助男性永葆青春。


这种手术的理论创立者是奥地利著名生理学家斯坦纳赫,他认为睾丸会产生一种可称为“生命之源”的物质,只要阻断输精管,这些物质就不会流入精子而保存在自己的体内。换言之:“不把生命赋予孩子,而赋予自身。”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斯坦纳赫的理论早已被否认,但几十年后,斯坦纳赫手术却因绝育的疗效而盛行于遥远东方的某个文明古国。


不过在当时,接受这一观点并实施手术的人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叶芝。


手术后的叶芝,生命似乎焕然一新,充满了他自己“过去所渴求的活力”。他写下了大量动人诗篇、还经历了一段又一段爱情罗曼史。但这更可能是心理暗示、而绝非手术的效果。


时至今日,比起我们的祖先来,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明显提高,这应当归功于医学治疗发展的飞跃、公共和个人卫生的改善、相对和平的生存环境等各种科学、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


二甲双胍


从来没有哪个药物、或哪种手术最终被证明能让人长生不老,包括近期被热炒的“二甲双胍”。不少媒体报道说:“二甲双胍有望让人活到120岁。”这可能吗?


二甲双胍问世已有八十多年,不仅是目前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还被“老药新用”,广泛应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预防葡萄膜炎、降低帕金森病患病率,甚至还被认为具有肿瘤抑制作用。堪称是媲美“阿司匹林”的经典老药。


说二甲双胍“抗衰老”并非空穴来风。从线虫到小鼠,有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均证实:应用二甲双胍能够延长它们的寿命。


甚至还有一项人群调查研究也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活的更久,尽管理论上糖尿病应该会缩短患者的平均寿命。


基于这些研究结论的鼓舞,美国科学家计划启动一项临床试验,招募3000名患有或今后有可能患有癌症、心脏病和痴呆症的老年人。试图籍此证明,二甲双胍能延缓老龄化的进程。


抗衰老!”神药“二甲双胍真的具有这项”神技能“吗?


且不必说低等动物的实验结论不能简单套用于人类,事实上,这项临床试验本身已经做出了说明:它试图证明的,是二甲双胍能够降低老人罹患癌症、心脏病和痴呆症等老龄相关疾病的风险,从而实现老人的健康与长寿。


其实,这也是其他治疗老龄相关疾病的药物一直在做、也取得了不菲成绩的事情。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服下这粒二甲双胍。”


长生不老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保持健康、延长寿命却是可以通过良好生活方式、并在药物辅助下所能达到的目标。


如果不能保持生命的质量,生命的年限反而是一种灾难。从这个意义上,“死亡是生命最重要的发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