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1年2月,广东汕头中医院一名女医生在其个人微博中写道:“这大冷天的,我暖个被窝也不容易,您(病人)就等我下班再死,好不?”该微博被广泛转发后,网络群情愤慨,纷纷声讨,她也被斥责为“冷血医生”。
其所在医院随即组织调查,后在官网首页发布声明,对“出现个别医务人员的不良言行,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 并“已经暂停李医生的处方权并调离临床岗位”。
两年后,还是在2月,还是在广东。
广东卫视主持人王牧笛在其个人微博中写道:“小兔皮肤过敏,陪她去打点滴,竟然连打四针才找准血管,我也想拿刀砍人,操!”
暴力言论紧随刚发生不久的黑龙江医生被铁棒活活打死、浙江怀孕护士被追打至先兆流产等恶性事件之后,再次触动了医疗从业者本已脆弱、敏感的神经,引发公众特别是医学界人士的强烈批评。中国医师协会发出给广东卫视的公开信,强烈要求“王牧笛收回不当言论,公开反省道歉”,并认为“王牧笛的言论和素养不适宜担任节目主持人,广东卫视应当责令其下课!”
巨大压力下,王牧笛两次发文,表达“深深懊悔”、“诚恳致歉”,广东卫视也发表声明称:“作为主流媒体的节目主持人,在其个人微博上公开发表不理智的过激言论,十分错误。频道已责令其深刻反省,并将按照台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严肃处理。”
相隔两年的两个事件,有诸多相似。
所谓的“冷血医生”并没有无视患者生命安全、消极怠工,从其微博中可以看到,她面对的是一名临终关怀病患,“家属无数次要求拔掉输液管让病人安心而去”,但她“硬是把病人的生命延续到了今天”。
同样,当王牧笛面对女友被扎四针时,在现场表现了良好的修养与自制,“没有与任何一个护士有口角之争,更没有当场说过哪怕一句不敬的话”。即使后来在微博口出恶言,也都隐去了当事医院名称和护士姓名。
如果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如果不是错把微博平台当成可以任意宣泄情绪的私人日记本,年轻的李医生和王主持人都不会被卷入这样的舆论风波,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巨大打击。
李医生的微博,关注者寥寥,但身为医生,公开希望患者“等我下班再死”,把患者死亡当做“最好消息”,突破了公众可接受的医德底线。如果她不是医生,说这样的话情有可原,但“医生”这个职业使当事人的一句牢骚话骤然升级、另人心寒齿冷,“暂停处方权”和“调离临床岗位”是她理应接受的处罚,后悔也无济于事。
王牧笛是知名主持人,其微博通过实名加V认证,拥有37万粉丝,为了表达对女友的疼爱而公开叫嚣砍医、鼓吹暴力,如果他不是公众人物,没有几个人会在意,但“大V”的放大作用使一句咒骂在特殊背景下迅速演变为具有恶劣影响的社会公共事件,对他声讨问责,督促其道歉、下课的要求不为过分。
有人主张问责,有人主张宽恕,还有人坚持认为中国医师协会小题大做、不依不饶,指责医生们不去反思己过、却在抢占道德高地,一位同样来自广东的资深评论员在微博中说道:“你们这些医生有没有想过,下次遇到病人,抓住医生一两句不妥的话,抓住医生的一点失误,就搞医闹,就要砸你们的饭碗,你们医生怎么办?”
医生有不妥、有失误,患者可以正常投诉,媒体可以如实报道,如果错误足够严重,自然会被砸掉饭碗,两年前的“冷血”者就是明证,碰到医闹只有报警,医生还能怎么办?
媒体人应该是“社会瞭望者、公共利益守望人、人类灵魂工程师、舆论引导者”。但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太多媒体人的表现严重失当,尤其是在医疗领域。
大量虚假医药广告充斥于当下的报刊、电台、电视、网络,协同造假者一起诈骗患者钱财;同时,缺乏医学常识、恶意丑化医生的无端报道,如缝肛门、八毛门、绿茶门、烤婴门、阑尾门层出不穷。这些媒体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也更激化了业已存在的医患矛盾。在接连不断、一起又一起的杀医案里,除了凶手,某些媒体人也手沾鲜血,罪不容囿,可他们至今还没有表达过一丝歉意。
对于这次事件,我愿意相信王牧笛只是一时冲动,愿意接受他的也许是出于压力而非真诚的道歉。主张问责,并不是定要与之为难;同意宽恕,也不是大事化了不去惩罚,二者并不矛盾。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犯错,犯了错就有义务承担责任,并从中汲取教训,在问责和宽恕下实现成长。
时间会冲刷每个人的记忆,“冷血医生”和王牧笛的冷血、暴力语言,都将被我们逐渐淡忘。但这些事件促使的医生和媒体人规范言行的结果会在公民社会里生根发芽。多年之后如果重温此事,我们会感谢今天的问责与宽恕。
微信公众订阅号:Drzhangzheng
做网络医学垃圾的清道夫
查看历史消息,浏览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