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罔极寺

(2011-10-20 23:09:56)
标签:

杂谈

    西安,八百里秦川形胜地,三千年历史古都城,自武王都镐,十余朝在此建都,留下许许多多秦砖汉瓦、古迹名胜。瞻拜过气势恢弘的明城墙、古朴庄重的大雁塔,我又独自骑车,穿梭在西安的大街小巷,终于在一条曲折窄小的“炮房街”里,找到这座曾经风光无限、而今寂寂无名的罔极寺。

    罔极寺是由唐朝镇国太平公主为悼念母亲武则天所建,寺名取自《诗经》:“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以德,昊天罔极”,极言儿女对天空一般广阔的父母深恩难以酬报。当时太平公主权倾天下,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故能在京城腹地大兴土木,建成此寺。虽然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唐玄宗彻底击败并赐死了太平公主,但鉴于登基之初她曾给予的极大帮助,以及祖母武则天对自己的宠爱,罔极寺在玄宗一朝仍得以翻新扩建,日趋雄伟,与大慈恩寺、荐福寺并称为长安三大皇家寺院,一时风头无两。就连后来长庆年间,唐与吐蕃修盟结好,会盟仪式也在罔极寺内举行,时至今日,“长庆会盟碑”依然完好保存于拉萨大昭寺正门处,不知道我何时有机会前往观看,心中暂存一念。再扯远一些,当年会盟的两位主角,唐穆宗与吐蕃王赤祖德赞,在历史上并无令名,穆宗是出了名的“宴乐过多,畋游无度”的短寿皇帝,赤祖德赞更加懦弱昏庸、任人不明,以至后来大权旁落,以身被弑。但偏偏就是这两位,能够化百年干戈为玉帛,重缔舅甥之好,做成这样一件功于当世、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从此边疆烟尘不扬,两地乡土俱安,历史实在是有够讽刺。

无常迅疾,胜景难再。千余年风风雨雨,经历了会昌法难、世宗毁佛、战争频仍、文革荼毒,此时在我眼前的这座罔极寺早已不是当初“穷极华丽”的京都名寺了,它默默隐身于破旧民居之间、高楼环绕之下,寺墙衰败,山门虚掩,门前立着两尊貔貅,高逾一米,石体斑驳,东侧张嘴,西侧含唇,便是在对我口诵“阿弥”佛号了,据说这还是唐时旧物、镇寺之宝。

不需要门票,我信步入寺,寺中很是幽静,不见游人,少有香客。鼓楼的墙壁上还贴着一张募缘告示,书该寺力图中兴,奈资金匮乏,仰启大众添砖加瓦云云。走道两侧植有数株椿、桐,树叶有绿有红,间结蛛网,两侧树下又各有半截石碑,分别雕刻的佛龛、龙爪模糊可辨。在正殿西侧、寮房旁边,有个大大的铁笼,我数了数,里面竟豢养了九只孔雀,笼子的正中间还立着一根石柱,密密麻麻刻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孔雀们或卧或行,甚至蹲踞于心经柱上,意态自舒,也不知孔雀何来,在此何意。

    这时,大雄宝殿里忽响起一阵经声佛号,原来现在已是晚课时间,主持者是一位年约四十、披红褐色袈裟的师太,独坐西厢,又绕行至佛前顶礼、添香,东厢有十数尼众,一尼击磬,一尼敲木鱼,磬声余音袅袅,木鱼声时缓时急,众人一齐唱颂经法。她们大多看上去年龄尚轻,却远离尘嚣,终日在此修行,面对青灯古佛,伴着暮鼓晨钟,少人问津,我想,比起那些盛名远播、游人如织的古刹名寺,这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感谢信
后一篇:龟虽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