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鲜虾和维C

(2008-05-28 13:29:32)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一早收到鸡毛信:“一名女孩突然无缘无故的七孔流血暴毙...经过初步验尸断定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对体并无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钾砷,转为有毒的三钾砷,又称为三氧化二砷,这就是人们俗称的砒霜...看完后;请不要吝啬,转寄给你的同学和亲友,现在很多饮料里都有维他命C。”

这是个老帖子了,但流毒甚广,属于菠菜含铁量高之类的常见谬误,最近《双食记》里的妻子就成功地利用鲜虾和维C谋害了不忠的丈夫。网上批驳的文章已经很多,大多都是转来转去,未审其源,同样存在孰可信孰不可信的疑虑,我所检索到觉得比较可靠的是一些专业机构的释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国家食品安全网做出过解释:“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等,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使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虾体内所含砷的化学价是五价,一般情况下,五价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理论上讲,高剂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毫克)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导致人体中毒。专家介绍,一次性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30个梨或10个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绿叶蔬菜,才是大剂量的摄入维生素C。如果经过加热烹调过程,食物中的维生素C还会大打折扣。因此,再吃海产品的同时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过上述的量是没有危险的。金属类元素容易沉积在海鲜的头部,所以尽量不要吃虾头。”

这样的解释还是比较含糊,相形之下,台湾卫生署的专业答复更让人信服:
     
“一、衛生署函請台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諮詢中心查詢相關文獻,並無發現任何有關維生素C引起蝦類中毒的醫學報告。另該中心表示,甲殼類如蝦、蟹、龍蝦及貝類如蛤、牡蠣中雖含有砷,但大部分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占90%以上甚至達99%,而有機砷能很快排出體外,幾乎沒有毒性。無機砷(包括三價砷及五價砷)確實有毒,若保守估計無機砷含量為海鮮含砷量的110,而蝦含量以4ppm計算,欲達到最低可能致死劑量二十毫克,必須吃下五十公斤的蝦。
      
二、在學理上,純化的維生素C與五價砷如在實驗室環境加以化學催化作用,或有可能使原來無毒的五價砷轉變為三價砷(俗稱的砒霜)。然而餐點中所食用之檸檬及蝦,其分別所含之維生素C與五價砷量甚低,又無化學催化劑及適當之反應條件,實際並沒有產生砒霜的疑慮。”还有很多民间机构或专家的答复,就不再一一列举了。综上,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1.
除去胃酸的分解作用、肝脏的解毒作用,以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其它相关条件,当我们进食至少50kg虾+500mgC50个苹果/30个梨/10个橙子/1.5kg绿叶蔬菜),如果没被撑死,仍将可能因砒霜中毒而死;
      2.
重金属主要储存于脑组织中,安全起见,还是不要吃虾头,民谚中也有十年鸡头胜砒霜的说法;
      3.
都说内事不决问老婆,外事不决问google,其实家事国事天下事,不管柴米油盐缝补浆洗还是上天揽月下海捉鳖,google都是我们得力的好帮手;
      4.
这个问题以前曾经弄清楚过,时间久了就又忘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信然...
      5.
俺貌似很闲,其实依然很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感谢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