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学琴,全家人的共同支持很重要

(2010-12-02 22:36:27)
标签:

少儿

家庭矛盾

切身体会

祈使句

批评教育

练琴

逃避

分类: 老师的话

    昨天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电话一接通就向我大倒苦水:老师,这周孩子怎么都不肯练琴,叫了很多次,就是不上琴凳,叫得我都火了,还是不行……直到叫得孩子的爸爸也火了(爸爸火的是妈妈对孩子练琴问题的态度),结果直接引发“家庭大战”……

 

    是啊,本来气氛和谐的家庭,怎么一到孩子学琴的问题上,这个氛围就变得如此紧张了呢?——相信这一幕,在不少学琴孩子的家庭里,都出现过。其实,不瞒你们说,就连老师我,小时候也发生过如此情形呢。有一次,我不愿练琴,父亲气得把我的钢琴谱全部扔到了大门外,我吓哭了,到门外去捡书,却被父亲锁到了门外罚站……门外的我听到房间里传来母亲对父亲的埋怨:当时,要孩子学琴的是你!扔书的还是你!要是这样,就别学了!……你们都张大嘴巴了吧?老师的童年学琴时代也是这么过来的。

 

    今天向大家爆料“霍老师版本”的学琴坎坷片段,请你们会心那么一笑的同时,也能感到些释怀。学琴的道路是艰辛的,但是坚持一下,就这么过来了呀,霍老师也是如此过来的么。

 

    哎呀,重点在这里呢我做了那么多的铺垫,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家长们,请全家人一起来支持孩子的学琴吧!因为,通常来说,陪孩子学琴的工作,都是由家庭里妈妈或者爸爸某一个人直接负责的,那么家里的其他成员,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势必难以切身体会到学琴过程的不易。当“学琴负责人”与孩子“发生矛盾”时(批评教育孩子时),家庭其他成员如果也参与进来,那么,孩子是看在眼里的,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就会认为,我找到了靠山,有人帮我说话了,下次,如果我再逃避练琴,只要这么一闹,自然又有人替我撑腰了……长此以往,就演变成家庭矛盾了!孩子每遇到困难,就很容易逃避。负责人也会很受委屈,每天牺牲业余时间陪练,周末牺牲休息时间陪上课,最后还要被埋怨,孩子也把自己当敌人……这也是众多琴童半途而废的因素之一。

 

    正确做法是孩子在练琴时,要清场,给孩子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负责孩子的家长也尽量不要与孩子的关系弄僵,要与孩子沟通,尽量少用“祈使句”命令的口吻对话,关于与孩子沟通方式的问题,还会在我后续的文章中出现。练琴中遇到困难,尽可能找老师沟通,请老师分析情况,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家庭其他成员可以在孩子练琴过后,作为“观众”听孩子弹一首曲子,以示鼓励。当然,如果再能给练琴负责人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相信无论什么困难都打不倒你们啊!

 

    这样,和谐又回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