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育儿路上--- |
小学一到三年级,是小学学习、生活的重要适应期。尤其是小学三年级,是孩子从初入学时的“懵懵懂懂”,到学习、生活、性格、参差不齐快速分化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孩子与孩子,出现了天壤之别的重大分化。
以下总结来自一位妈妈的“幡然悔悟”。
1、书报的阅读量。阅读量大的孩子,这三年来读过一百多本书,而有的孩子,只读了几本书。
2、书报大声朗读量不足。中文做为语言的一种,平时大声朗读不足,将导致没有语言意境,表现出来,就是孩子写出的作文,意思混乱,匪夷所思,令人不明所以。
什么?作为中国人,即使是小学生,也是天天说汉语,还需要平时多大声朗读中文书报?答案是”是的!而且是必须的!”。
因为只有大声朗读出来,耳朵听到,才能反射到大脑皮层,大脑才能理解、加工成语言符号,记在心里。孩子说出的话、写出的句子,才不是颠三倒四的!
3、忽视汉字笔顺。一二年纪没有严格要求孩子语文生字的笔顺,结果孩子生字掌握不牢,不仅错字多多,字还写得很难看,汉字结构没有美感。
4、握笔姿势不正确。孩子握笔姿势,直接影响书写美观、以及孩子的坐姿。不过可以后期通过握笔器来纠正。
5、英语朗读量不足。英语更需要大声读出来。很多一年级、二年级小学生,自己不大声出声读,父母想着单词都死记硬背下来,应付考试足够了,对朗读一旦忽略,孩子养不成朗读的习惯,单词拼写、造句很成问题。到三年级,阅读理解题会失分严重。
6、写字坐姿不正确。小学二、三年级,因为坐姿不端正,很多孩子早早近视,不得不戴上了眼镜。这在孩子日后接近二十年的学习中,将何以应对呢?近视一般不会逆转,只会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深度近视、视网膜脱落、失明,,,
7、没有在学习任务不太重的时候,培养出一种体育爱好。小学初级阶段,学习不是很忙,应该积极培养孩子学习篮球、足球、跆拳道等体育运动。这些体育运动,不光能强健孩子身体,防止”小胖墩”产生,还会健全孩子性格,形成社交朋友圈,最次也能很好的保护好孩子自己,在学校不受欺负!
8、不舍得用孩子。独生子女家庭,比较重视孩子的快乐与学习,家务活很少让孩子参与,容易养成孩子好吃懒做,懒散,没有责任心的性格气质。
自己的事情,争取让孩子自己做。比如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在生活中,多锻炼孩子。
9、没有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以致孩子每天都要磨蹭到很晚,夜夜晚睡,白天上课似梦游,没精打采,听课效果差,作业效率低且质量差。
10、没有好好练字。孩子不光语文书写丑陋,数学、英语的书写也很成问题,书写,从此成为心病!因此,在孩子低年级学习任务不重时,一定要注重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