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绘本分享 |
帮孩子正确面对需求,是父母重要的功课
但是,当我们斥责这份需求时,我们却也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我们恐惧,不能把全世界最好的给孩子;我们忧虑,自己也有得不到的东西;我们害怕,因为自己不够好,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因为我们潜意识也认同物质是最高的价值,孩子的问题,也映射出我们成人的渴望。
为什么奶奶可以那么智慧?
我唯一可以想到的答案是,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和曲折后,她收获了内心的干净,她打心里不觉得物质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小杰——“孩子,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那些你忽视的,都是你已经拥有的美好”。
所有的平凡,本身就是幸运。
在没有歧视和偏见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得到幸福
小杰在车上,遇到一个先生牵着他的斑点狗上了车,小杰问:“奶奶,为什么那个人看不见呢?”
奶奶回答,“宝贝,你知道什么是看见吗,有的人是用耳朵来看世界的。”
我们用什么方式跟孩子解释世界,孩子就会建立怎样的世界观。每个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的回答的小小不同,背后都是一整套的教育观的迥异。
我们已经习惯,把人分为好的人,坏的人;穷的人,富的人。但奶奶眼里,没有标签,没有有色眼镜,他们只是各种各样的人。
盲人没有问题,他们只是与我们不同。
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没有歧视,去掉偏见?因为我们的孩子也不是完美的,我们的孩子,也注定将是某些人眼中“不同”的一个。
只有当父母取下有色眼镜,帮助让孩子坦然接受世间之物本身层次百态的时候,孩子才不仅接纳了世界,更包容了自己的短板和不足,他获得了力量,彻底地接纳自己。
消除孩子内心匮乏感的不是索取,而是付出。
在贫富差异越来越大的今天,在普世相信“寒门难出贵子”的今天,当我们越来越多用物质来代替陪伴的今天,我们是否问过自己——
到底什么,是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
财富会消失,地位会反复,而从最日常的生活中,获得幸福滋养的能力,却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奶奶懂了,活了大半辈子、看过各种风景的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孩子,不要指望被物质、虚荣和成就拯救,因为人生实在太脆弱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