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阅读分享 |
阅读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书读多了,自然看事情的角度就变了。
“爱阅读的孩子不一定成为天才,不爱阅读的孩子很难成为人才。”说的比较露骨,但有时候这样直白的话更能打动人。
有一句话说“不阅读的孩子,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因为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如果你对孩子的阅读不屑一顾,只关心他的学习成绩,看到没考好就打骂,但就是找不到孩子为什么没有考好的原因。其实是孩子的能力根本就没有提升上去,死记硬背式的学习,终究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 。
这几年的教育改革,在今年的语文课本设置上看到了一丝生机和变化。今年400多万中小学生将启用新版语文教材,里面的亮点是更加重视孩子的阅读,并且提倡孩子和大人一起读。我们来看看改版的教材:
1、增加了一个 “快乐阅读吧”栏目,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2、有一幅图让孩子们一起讨论《西游记》等故事,通过读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提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3、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提倡亲子共读,拓展孩子课外阅读。希望老师和父母能够一起,真正的在这两点上下功夫。因为语文教学不能单篇碎片化教学。需要一个阅读的氛围,一个阅读习惯和水平。
可以说,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成绩肯定不会很好,因为综合能力的考核需要更多的阅读量和知识量来支撑。而且可以想象在新的时代里,没有阅读能力的人,是会被淘汰的。因为信息化时代,需要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是学习的需要,是个人发展的需要。父母没有权利去剥夺,而是要积极的为孩子培养这种习惯。
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有关键期的,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将要付出几倍的努力,而且收效甚微。
阅读的黄金十年是哪十年呢?
阅读的黄金十年可以说是从0岁开始到10岁,最需要做的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孩子在0-6岁有一个感官关键期,从出生起,孩子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这个时期孩子就可以接触图书,由父母开始进行亲子共读。而这个时期的努力,将为接下来阅读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的文化敏感期,萌芽于3岁。在这个时期,孩子会有一个识字敏感期,此时期的阅读建议是:可以给孩子阅读一些经典绘本,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不识字,就不给他阅读,而是要多阅读,让孩子从宏观上认字。这个时期,孩子能宏观地认识文字,也就一个整体的形象,还不能够分解字的笔画,达不到书写,更不能掌握字的含义。
5-7岁,孩子进入大量认字的阶段,可以读一些简单文字的图书。
8-10岁,孩子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开始有自己明确的阅读爱好。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这个时期可以读深厚一点的书,不能再简单地停留在绘本阶段,可以读一读经典的世界名著。
这个阶段,孩子就像一个海绵一样,吸收着周边的信息,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触角不断伸长,阅读的视野不断扩大,如果在这个黄金时期没有让孩子的阅读习惯得到很好的培养,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缺憾。到了高年级或者大学,要想再去弥补,难免“先天缺陷”,无法治愈。
为什么要在10岁前培养阅读习惯呢?因为这一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主要是在10岁前形成。
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这样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0岁。在这段时间中,如果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后来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永远无法拔掉和剔除了。”如果孩子过了10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已经很低了。假如这10年里,你让孩子形成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习惯,你会省心很多。
阅读的关键十年,给父母三条黄金法则:
1、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你做了什么很重要。
仔细想想,家里有书吗?你自己最近读过书吗?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只要大人看书,孩子会去提几本书来要讲。如果大人在电脑前面,孩子会说他也要玩。如果你天天追剧、玩游戏,那孩子怎么会爱上阅读。
我敢保证,只要你将家里的电视机关掉,在家里有一个读书角或者书房,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给孩子读书要多于自己的应酬次数的话,你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孩子。
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基本就是从这样的家庭里长出来的。没有人天生不爱阅读,也没有人天生就爱书。
你会说你自己天生就不爱阅读???其实你会说自己只是没时间看书罢了。读书的时间,现在是我们中国人最舍不得花的时间。而打牌的时间,是大街小巷最时髦的时间消费。
所以我们常常想给孩子找一个读书的地方,方圆20里没有书的踪迹。
愿你的时间不要放在电视机和商场里。特别是做了爸的人,不要把时间还放在网吧和游戏上。你这样做,孩子不学你,都对不起你啊!
2、给孩子选一套好书很重要
人靠衣装马靠鞍,好马配好鞍。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匹千里马,你把他当驴养。可叹这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很多孩子是爱阅读的,只是苦于两点,与其失之交臂。一点是从来没有真正地读过,没书可读。一点是从来没读过适合的书。
有人会说,没书可读,太危言耸听了吧!学校里不是正读着嘛!说实话,学校里的课本不能叫阅读,不能等同于真正的阅读。
有妈妈说怕孩子分心,只要读学校的课本就好,能考高分才是王道。好吧,你赢了。你赢在了对孩子分数的重视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忠实粉丝。只是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不杂学一点,将来出了学校怎么混,骗子这么多,傻子都不够用了。
另外我们谈一谈为什么说孩子没有读过合适的书。这种情形太普遍了。我们打开淘宝,看看热销榜单。有不少的格林童话改编本,365夜故事改编本,性格养成100法等。小巴掌大的书,20本一套,只要9块9,还包邮。你想过孩子的感受吗?画面都是花花绿绿的,美其名曰“视觉刺激”,图形扭曲变形,美其名曰“开发想象”,将一只老虎画成一只猫,是想告诉孩子老虎就是猫科动物吗?别拿这种劣质的图书荼害孩子的心灵了。
还有一种就是父母认为的好书。硬塞给孩子读。
比如有些父母觉得要给孩子读国学。于是买了三字经,百家姓,天天给孩子读。自己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和朗诵的音律之美,当然无法让孩子去感受。所以一顿搞下来,孩子对阅读彻底没有了兴趣。妈妈一说阅读,孩子的头就大了。
有时候,就好像你养一只小白兔。它喜欢吃青菜萝卜,但是你给他吃大米,吃鲍鱼海参。因为你觉得这是好东西,但是兔子未必喜欢呢!有时候,父母选书就是这样,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给大家从图书的一些硬性指标说说选书:
纸张、油墨、印刷精美安全,厚度尺寸要适当。让孩子欣赏的图书都必须严格要求其字体、图书印刷清晰、精美。对于小家伙来说,圆角的图书比直角的更容易得到保护。尺寸的话,对于大孩子没什么要求,但是小家伙们更喜欢小一点的,手掌书,手指书,互动书,洞洞书简直就是小家伙的最爱,因为他们的世界小小的。
关于选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均衡:
就好像给孩子吃东西一样,我们要讲究营养的合理搭配,选择图书也是如此,不能孩子爱读漫画,家里就只买漫画书;孩子喜欢地理历史,那就不管其他自然科学;孩子喜欢童话故事,那就不读社科文学,肯定不行,给孩子读书,就要荤素搭配,内容多元化,让孩子的视野变得开阔。
3、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及水平很重要
有很多妈妈希望给孩子推荐图书,其实这有点瞎子过河的感觉。真正能给孩子选择图书的是两个人:一个是父母,另一个是孩子自己。
有人经常咨询给孩子读什么书好,我一般会首先问孩子读过什么书?喜欢什么类型的书?很多妈妈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不了解孩子的兴趣,所以选书无从谈起。
所以,一定要坚持亲子共读。只有亲子共读,才能让父母真正的了解孩子。因为孩子的阅读能力很多时候和年龄无关,有些7岁的孩子能读9岁孩子的书。这个阅读能力的形成跟孩子的阅读经历和积累有关。
而这个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父母要有足够的参与和把握。
文章来源于《科学育儿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