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四节气 ——惊蛰的民俗

(2017-03-05 07:11:22)
分类: 传统文化
http://s1/large/0022AaqBzy79fuSYDzA3a——惊蛰的民俗" />

在民间,很多地方的人们把惊蛰称为“二月节”,这就给惊蛰平添了很多节日的氛围。既然是“节”,就肯定少不了许多精彩有趣的民俗活动。

1、祭白虎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其兴风作浪,阻挠他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拜祭时,需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个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打小人”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蚁、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惊蛰,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有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4、抖虱子
在惊蛰时听到第一声春雷,人们赶快使劲抖衣服,认为这样不但可以抖掉身上的虱子跳蚤,而且一年都将免受这些寄生虫的骚扰。晚明刘侗在《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里说:“初闻雷则抖衣,日蚤虱不生。”

5、吃炒豆
在山东一些地区,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6、吃炒虫
广西金秀县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取其象征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孟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