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气虚?气虚表现症状是什么?
(2013-07-08 09:55:29)
标签:
气虚什么是气虚气虚表现气虚原因健康 |
分类: 养生知识 |
每天在百度问题里都能看到有人问,什么是气虚?我是属于气虚吗?
表现
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元气不足会造成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语声低懒微言、胸闷气短、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诸多不适。
简单地说气虚表现为:脸色白而无光,怕风,感觉气不足(不够用),很容易感冒。气虚是一种亚健康的表现。
多发人群
气虚是一种多发症,原因多是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据对804人随机抽样调查,衰老、虚弱引起的体虚占51.4%(46岁—65岁),是各种病因中最高的两个点。这与现代人承受的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过大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专家提醒大家都来关心这个年龄段的人群。
其实年轻人当中气虚的人很多,在外面吃的东西不是很绿色,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吃饭往往也是对付。这些都是造成气虚的原因。
气虚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从病发原因、症状和脉象来对照现代医学,气虚同现代医学概念“亚健康”极为相似。亚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阴阳气血不足,五脏功能低下,也与元气不足、气虚相符。在调治上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诊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心、肝、脾、肺、肾整体调理,使机体有规律地自我更新、自我复制、逐渐恢复元气,也就把亚健康状态转化为健康。
气虚与气陷的联系与区别
气虚与气陷都是气病中属于虚的病理变化,但两者同中有别。
1.气虚病涉五脏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属于人体精气的范畴。人体精气分别藏于五脏,故《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因而,从气的来源看,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主要有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精气二方面。而从气的生成与脏腑之关系来看,则五脏皆藏精气,尤以肺脾肾为重要。
气虚与五脏气虚。气虚是指脏腑机能衰退,抗病能力低下的病理状态,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但由于气藏于五脏,通常情况下,气虚必然与该脏的功能相互联系,《素问·方盛衰论》描述了肺气虚、肾气虚、脾气虚、心气虚、肝气虚所致梦境不同的情形。因此,气虚这一病理学概念应当包括五脏气虚。
气虚的程度不同,影响到人的健康程度也不同。轻者觉得浑身不舒服,长期下去会影响到五脏六腑的正常工作。重者关乎生死,性命在反掌之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人们也常说:“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树没了皮就会枯死,人没了气也活不了。
2.气陷是气虚下陷的病理变化
气陷是气虚与气的升举失常同病的一种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气虚下陷的特点。导致气陷的原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久病气虚,年老体衰,饮食损伤,或劳欲过度等。其中久泻久痢不愈,或妇女产育过多、产后失于调养者最为多见。
后一篇:黄芪姜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