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芪养生
黄芪养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493
  • 关注人气:6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百病生于气”

(2012-08-21 10:27:13)
标签:

百病生于气

气虚

气机郁滞

气机失调

气机逆乱

气机下陷

健康

分类: 养生知识
    中医讲“百病生于气”,“百病生于气”是什么意思呢?原话出自《素问·举痛论》,原文:“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以上九种气机失调的形式被统称为九气为病,意思是说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脏腑经脉气机失调所致,又如张介宾《类经·疾病类》所说:“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方面,而气的运动又是脏腑经络组织功能活动的体现。气布散全身,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运动不息,不断地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外感六淫、内伤情志、过度劳伤等因素均可导致气机失常,引起脏腑经脉功能的紊乱,从而发生诸多病证,因而气的运动失常是很多病证发生的内在机理。 点我了解更多气的知识
  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内经》将气的运动失常主要归纳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气虚,二是气机失调,具体分析如下: 
  一、气虚 
  气虚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气的化源不足,如禀赋不足,先天精气匮乏;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水谷精气亏虚;肺之功能减弱,吸入清气减少,致使气的生化乏源。二是气的消耗太过,如后天调养失宜,邪气伤正,久病重病消耗等。此外,劳耗太过,致喘息汗出而消耗精气,如“劳则气耗”。 
  二、气机失调 
  气机失调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或脏腑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气运行不畅或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调。
    气机失调在《内经》中的表现主要有气机郁滞、气机逆乱、气机下陷和气机闭阻等方面。 
  1.气机郁滞 指气的运行不畅,或停滞瘀阻的病理状态。气机郁滞多因情志不遂而脏气不舒所致,以全身气机不畅或局部气机郁阻为特征。因气机郁滞所在部位不同,其证候表现各具特点,但临床总以胀闷疼痛为主。 
  2.气机逆乱 “逆”之含义有二:一是方向相反,现在中医界认为以不降反升或上升太过称上逆。二是抵触不顺妄行称逆乱。《内经》所论气机逆乱,既有全身阴阳、清浊、营卫之气运行逆乱,也包括脏腑经络之气妄行反作,如《素问·举痛论》所言“怒则气上”当属脏腑气机上逆之类。气机上逆,指气的上升运动太过或下降运动不及的病理状态,如肺、胃之气宜降却易升而上逆,肝气宜升却易升发太过而冲逆。另外,若因致病因素干扰人体,影响人体之“神”,则会出现脏腑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即“惊则气乱”,使心失所养,神无所依,从而产生“气乱”的病证。 
  3.气机下陷 指气下降运动太过或上升运动不及的病理状态,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而来。气陷以脾、肾两脏为常见,如“恐则气下”,肾虚不足封藏失职,而出现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清气在下,则生飱泄”也是脾气下陷所产生的病证。 
  4.气机闭阻 指全身气机闭郁或重要脏腑气机闭塞不行的病理状态。轻者昏厥呈一过性,重者多以突然意识丧失、呼吸窒息、二便不通或四肢厥逆为特征。《内经》所论的暴厥、薄厥、尸厥、大厥即是以阴阳气血逆乱闭阻不行为其病机,其证尤甚于“思则气结”,与气机逆乱有密切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