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种“咸丰通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千”大钱

(2023-07-21 19:36:46)
标签:

收藏

古钱币

失蜡法铸币

咸丰通宝

盛京当制钱一千

分类: 其他钱币

雄起大清、飘落西风——清文宗奕詝咸丰年间铸币16


两种“咸丰通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千”大钱


   铸币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铸币更是政权的象征,所以历朝都把铸币看做国之大事认真对待。所铸行用钱也都必铸相应的祭祀大钱以祭告天地祖宗。历朝的祭祀大钱都是皇家责成专门机构铸制的,是由皇家直接管理使用的。国家覆亡,不是埋入地下就是被新兴王朝所收缴,所以很少流落民间。清代末帝宣统皇帝是和平逊位的,祭祀大钱应该仍保存在故宫里基本没有流出。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清代皇家大钱多为铸币机构流出的祭祀大钱样钱和散在地方的镇库大钱。但咸丰年间由于要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为了筹措军费清廷不得不铸制虚值大钱。不但中央宝泉、宝源二局铸大钱,各省地方钱局也都铸大钱,钱币大小、面值可谓五花八门。在这种情况下祭祀大钱就很难由中央机构统一铸制了,清廷应该是将各省铸币相应的祭祀大钱也交由地方钱局铸制。所以我们今天也看到一些地方各省钱局流出的祭祀大钱,其中也有许多金口未开的样钱。
    下面就介绍两种较为特殊的“咸丰通宝”祭祀大钱。是为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都在70毫米左右。皆为外郭较窄、方形穿郭、中间开圆孔的样式。面文虽然都是楷书对读的“咸丰通宝”四字,但两钱书法有所不同。一枚钱币“通”字为“方头通”、“宝”字为“尔宝”,“丰”字下面“豆”字、“宝”字下面“贝”字字形都比较宽。另一枚钱币“通”字为“三角通”、“宝”字为“缶宝”,“丰”字下面“豆”字、“宝”字下面“贝”字字形都比较窄。但两钱钱背文字和书法都是一样的:穿左以满文上下书“盛京”二字;穿右再以汉字竖书“盛京”二字;穿孔上下文字皆为汉字,穿上右侧为“当”字、左侧上下竖书“制钱”二字,穿下右左横书“壹千”二字。钱币背文整体即为“盛京当制钱壹千”,成为清钱背文最多的钱币。“盛京”是为纪纪钱局名称,所在地就是今天的沈阳市。满文的读序是从左及右的,汉字的读序是从右及左的,所以穿孔左右的满汉文“盛京”两字不分主次并不冲突。其余“当制钱一千”等文字是为纪值。在钱谱所载行用钱中,亦见一种当十大小的“咸丰通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吊”大钱,面文“三角通”、“缶宝”,应即为上述祭祀大钱的对应铸币。
两种“咸丰通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千”大钱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尔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千”大钱直径70毫米, 穿宽18毫米,外郭宽7.5毫米,厚8.5毫米,重214克

两种“咸丰通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千”大钱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缶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千”大钱直径70.2毫米,穿宽18毫米,外郭宽7.8毫米,厚8.6毫米,重216克

两种“咸丰通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千”大钱
两种“咸丰通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千”大钱面文比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