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铸制镇库大钱都遵循太祖努尔哈赤确立的祖制,面文为年号加“通宝”宝文,背文为“大清镇库”四字,其各等级标准与祭祀大钱相同。咸丰年间也仍然遵循了这一祖制,但所铸镇库大钱的面文不但有“咸丰通宝”,还有“咸丰重宝”。除此之外,前面介绍的“咸丰元宝”背满文横书“宝泉”汉字竖书“镇库”大钱乃是咸丰年间铸制镇库大钱的特例,不但钱币大小脱离了镇库大钱的等级标准,面背文字也与前朝仪轨有所不同。咸丰年间由于需要支付太平天国战争发生的军费,造成国库空虚,逼迫清廷不得不铸行虚值大钱,从中央到地方所铸流通钱币都比较混乱,可能也波及到了镇库大钱。清朝的铸币机构是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既然宝泉局铸制了不同以往的镇库大钱,宝源局会不会也铸制特殊的镇库大钱呢?我们在清朝的镇库大钱遗物中还见到一种“宝源局造”背“镇库”大钱,从历史的轨迹和咸丰年间所处的态势分析,这种钱币应该就是咸丰年间工部宝源局所铸镇库大钱。
目前所见“宝源局造”背“镇库”大钱有两个等级,一种是第二等级的镇库大钱,直径在96毫米左右;一种是第三等级的镇库大钱,直径在115毫米左右。皆为外郭较窄、穿郭略宽、穿孔大小适中的样式。两等大钱面背文字一体同风:面文为楷书对读的“宝源局造”四字,书法美轮美奂、雄浑遒劲;钱背在穿孔上下竖书“镇库”二字,仍沿袭了清朝镇库大钱惯用的字体。两等大钱铸制规整,多为采用失蜡法工艺铸币。惟有下图第三等级大钱中最后一枚大钱穿孔特殊宽阔,钱文书法也有细节差异,应为用翻砂法铸制的前期试样。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宝源局造”背“镇库”大钱,直径96.5毫米,穿宽15.5毫米,外郭宽9.2毫米,厚8.6毫米,重354.0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宝源局造”背“镇库”大钱,直径96.4毫米,穿宽15.5毫米,外郭宽8.0毫米,厚9.0毫米,重354.0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宝源局造”背“镇库”大钱,直径113.0毫米,穿宽19.0毫米,外郭宽10.0毫米,厚8.5毫米,重445.0克
古泉园丁泉友集藏的“宝源局造”背“镇库”大钱,直径115.0毫米
古泉园丁泉友集藏的“咸丰元宝”背“宝泉镇库”大钱,直径120.0毫米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元宝”背“宝泉镇库”大钱,直径122.0毫米,穿宽24.5毫米,外郭宽14.0毫米,厚9.5毫米,重792.0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元宝”背“宝泉镇库”大钱,银质,直径120.0毫米,穿宽24.6毫米,外郭宽14.0毫米,厚10.2毫米,重68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