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见最早的币身带阴刻纹饰的方孔圆钱形制皇家大钱是东晋时期十六国夏所铸“太夏真兴”祭祀大钱。但十六国夏在当时并非强盛大国,国祚也不长,笔者考虑这类采用失蜡法铸制的鍮石材质皇家大钱不一定是从“大夏真兴”钱肇始,追溯此类钱币源头具有重要意义。其实铸工规整、形体硕大的刀币、布币、半两、五铢等大钱近年古玩市场也都有见,泉友也有披露,但币身不带阴刻纹饰,所以笔者也未将其纳入解说范围。历代皇家大钱的下限止于清朝。但清朝末帝溥仪是被形势所迫自动逊位的,当时都城并未发生战乱。所以清朝的祭祀大钱并未流出,现在应该仍然保存在故宫里。辛亥革命前后外省多有动乱,清朝的镇库大钱有些流落到了民间。其实最早面世的祭祀大钱是太平天国铸币,过去泉界将其称为“太平天国大花钱”,一直都未识庐山真面目。太平天国被满清视为逆贼,对其遗物不会保存应是销毁,而且其覆灭前后战乱不断,祭祀大钱才有可能流出。过去钱币收藏界虽然也知道有祭祀大钱、镇库大钱、开炉大钱等名目,但没有人能够正确界定,所以藏家也只能是乱戴帽子。皇家大钱都保存在统治者手中,朝代更迭后朝也会慎重收缴和保存这类珍贵的前朝遗物,所以这类大钱很难流落到老百姓手中。只闻其名不见其物,难怪泉家不能辨识。
团长泉友集藏的十六国夏“太夏真兴”背四扇形纹外郭六龙旋舞纹大钱,直径115毫米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清朝“天命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飞龙抢珠纹大钱,直径146毫米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铸“太平圣宝”背“天国”外郭变化飞龙纹大钱,直径95.8毫米
十年前历代皇家大钱散见于古玩市场的地摊中,价格低廉也很少有人问津。这主要是缘于收藏界迷信书本、迷信专家已成痼疾。钱谱上没有的、专家没有认可的怎么会是真钱?染上这种痼疾有学识不足的原因,也有不具备研究问题能力的原因,但我感到更重要的是思想方法出了问题。参与收藏活动,必须具有辩证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果被条条框框束缚住了手脚,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人云亦云,那在收藏领域终究难成大器。特别是面对新生事物,必须具备综合判断能力。否定是最简单的办法,但错误的否定会令人坐失良机,最终也否定了自己。笔者在自己的博客中解说历代皇家大钱,否定者也不乏其人,呱噪之声不绝于耳。有二专家当众宣称这些大钱是计算机编程机械雕刻的现代工艺品;也有卫道士公然质问笔者解读这种钱币能负得起社会责任吗;还有人念过几天书,固执地妄图从科技角度否定皇家大钱,什么没有鎏金钱币做旁证必假、鍮石材质必假,等等,真是驴唇不对马嘴,枉与他人作笑谈。其实笔者完全没有必要与这些人分辩,闻道有先后、学识、胆识、见识都需要逐步积累。只要不是妒忌心作祟、不是意图否定别人抬高自己者笔者也就听之任之了。“夏虫不可语冰”,哪有时间和精力与其纠缠?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迅速领悟他不理解的问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笔者将1600年历朝持续推进的系统工程成果摆到了众人面前,相信即使是刚入门的收藏爱好者也会逐渐形成正确认识。
以上只是概略地说明了笔者6年来破解历代皇家大钱的过程及钱币本身的存在状况。实际上历代皇家大钱与当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科技等诸多领域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历朝历代社会现实最可靠最全面的实物证据。这是值得深入发掘研究的国宝富矿,仅凭一个人投入10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历朝皇帝登基或改元首先都要铸制祭祀大钱举行祭祀活动,所以祭祀大钱也是铸制市场流通钱币的前提和依据,它与行用钱是一一对应的,行用钱的许多疑问都可在皇家大钱中找到答案。皇家大钱的诸多相关问题还需专题论述。
元朝“大元国宝”篆书背云龙拱日纹大钱,铜鎏金材质,直径70.6毫米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明朝“洪武通宝”背飞龙抢珠外郭葫芦花叶纹大钱,直径72.8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