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祸乱、风起云涌——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所建大顺政权铸币
“永昌通宝”祭祀大钱综述
“永昌通宝”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所建大顺政权铸币。李自成是陕西榆林米脂人,幼时给地主放羊,后有充当驿卒、从军等经历。崇祯二年(1629年)冬,所在部队在调防中发生哗变,李自成参加了王左挂的农民军。后成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高迎祥牺牲后,他自称闯王。所倡“均田免赋”口号赢得广大民众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称帝,定都西安,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会同明总兵吴三桂合兵与李自成会战,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转战河南、陕西抗击清军。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后清军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当地农民武装杀害。“永昌通宝”即为李自成称帝建大顺国后铸币,钱文楷书对读,有小平钱和折五型大钱。
目前所见“永昌通宝”祭祀大钱种类不多,皆为寛缘细郭、穿孔较小的形制。钱背纹饰标记均承袭明朝样式。面文“永昌通宝”四字楷书对读,书法雄浑遒劲,“永”字都写作“二水永”。两种钱背铸龙凤朝阳图的最小等级祭祀大钱,一枚外郭铸序飞鸿雁纹,另一枚外郭铸缠枝葫芦纹。钱背的龙凤朝阳图首见于明朝“永乐通宝”祭祀大钱,这种大钱当为册封皇后祭告天地祖宗而铸制。第一、第二两个等级的钱背铸四月孕四星阳文标记的“永昌通宝”外郭均铸幻化飞龙纹,当为同时铸制的大小两等系列祭祀大钱。另一种钱背穿上铸祥云纹阳文标记的第二等级“永昌通宝”祭祀大钱,面背外郭加铸了六龙飞天阴刻纹饰。钱背的祥云纹标记曾见于明朝后期的“天启通宝”、“弘光通宝”等祭祀大钱。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永昌通宝”背龙凤朝阳图外郭序飞鸿雁纹大钱,直径71.9毫米,穿宽10.9毫米,外郭宽12.1毫米,厚5.7毫米,重154.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永昌通宝”背龙凤朝阳图外郭缠枝葫芦纹大钱,直径72.5毫米,穿宽10.6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5.6毫米,重152.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永昌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幻化飞龙纹大钱,直径72.5毫米,穿宽11.5毫米,外郭宽11.6毫米,厚5.5毫米,重139.0克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永昌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幻化飞龙纹大钱,直径95.9毫米,穿宽15.5毫米,外郭宽15.0毫米,厚9.0毫米,重415.41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永昌通宝”背穿上祥云外郭六龙飞天纹大钱,直径96.5毫米,穿宽16.5毫米,外郭宽15.5毫米,厚9.5毫米,重423.0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