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祸乱、风起云涌——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所建大西政权铸币26
“大顺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变化对龙纹大钱
前面介绍了一种钱背穿上铸“川”字、穿下铸“户”字的“大顺通宝”祭祀大钱,此前介绍的“西王赏功”祭祀大钱钱背也有与其相同样式的。下面再介绍一种钱背铸四月孕四星标记的“大顺通宝”祭祀大钱,亦见钱背相同样式的“西王赏功”祭祀大钱。两对不同名称相同样式的大钱都是大西政权铸币,也有可能铸于同时。这枚“大顺通宝”也是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72.4毫米。寛缘细郭、穿孔稍大。面文“大顺通宝”四字虽然也是楷书对读,但书法与前面介绍钱币有所不同。前者字体雄浑丰硕,笔画凝练粗壮;而这枚钱币字体挺拔疏朗,笔画刚健凌厉。具体写法也多有不同,最明显的前者为“两点通”,而这枚钱币是“一点通”。这枚钱币钱背在穿孔四周铸四组月孕星纹阳文标记。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四组变化对龙纹,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宋“建国通宝”祭祀大钱。每组纹饰中都有两条龙首异向、龙尾相对的变形巨龙。四组龙纹连接起来整体上形成了龙首对龙首、龙尾接龙尾连续不断的图形。八条怪龙虽然一颠一倒,但画法是一致的,均采用了青铜器上抽象的龙纹表现形式。龙首两条龙须呈环形向后飘舞,头上双目圆睁,额头有一尖角直刺前方,头上又有一角突起后向前弯曲。龙身龙尾由回环的双勾线条绘成,似青铜器上的回纹,又似卷曲延伸的藤蔓,含蓄会意,不拘细节。龙为鳞虫之长,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龙的图形纹样常用来象征祥瑞,亦被认为有祛邪、避灾、祈福等作用。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室器物多以龙为装饰。回环藤蔓状的龙身,又有子孙后代繁衍传承不息之寓意。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大顺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变化对龙纹大钱,直径72.4毫米,穿宽13.0毫米,外郭宽11.8毫米,厚5.6毫米,重143.0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西王赏功”背四月孕四星外郭漫天祥云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3.8毫米,厚8.2毫米,重381.16克
两种“大顺通宝”面文比较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大顺通宝”背上“川”下“户”外郭对缠藤蔓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6毫米,外郭宽12.1毫米,厚5.4毫米,重135.0克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西王赏功”背上“川”下“户”外郭繁华聚福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1.0毫米,厚6.0毫米,重149.1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