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弘光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2023-02-17 17:10:52)
标签:

收藏

古钱币

失蜡法铸币

祭祀大钱

弘光通宝

分类: 聚珍汇萃

岌岌南明、梦想复兴——南明安宗朱由菘“弘光”元年铸币


“弘光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大顺”。同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五月初二日,清军在明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勾引下进入北京。李自成率大顺军退走山西,后又转向陕西。在其后半年多时间内,清顺之间展开决战。此时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南方的半壁江山依然在明王朝控制之下。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明神宗朱翊钧之孙福王朱由崧在群臣的拥戴下在南京监国。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史称其后的明朝政权为“南明”。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清军攻陷江北重镇扬州,五月,京师南京陷落,弘光帝出逃被俘。南明弘光年号为时只有五个月时间,但有可能于上年朱由菘登基后即开始铸制钱币,遗留有楷书对读的“弘光通宝”小平钱和折二钱。目前亦见多种钱背样式不同的祭祀大钱,从钱面字体角度大体可归为四类
“弘光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四种不同字体的“弘光通宝”面文比较

    第一类字体端庄工整,“弘”字左侧“弓”旁中间一横两端有出头和不出头之分,其余三字写法相同:“光”字上面两点角度平缓,“通”字走之旁只有一点,“宝”字双足缀于“贝”字两角。这类字体的大钱钱背有上月孕星下北斗七星、穿上骏马图和右左横书“贰百”纪值三种形式,皆为遵循祖制铸制的祭祀大钱。北斗星所在的紫微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与人间帝王的居所相对应。将这种图形铸于祭祀大钱上,表明朱由菘继承皇位是上应天命的。穿上铸骏马图宣扬的是以武安邦的治国方略,国家危亡之际,更需要强调加强武装力量保家卫国。钱背书“贰百”是为象征性纪值,表示数额很大价值不菲,是与钱背穿右纪“贰”字的“弘光通宝”折二钱相对应的祭祀大钱。这类面文端庄刻板、钱背书阳文标记的大钱应为祭祀天地的大钱。
“弘光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弘光通宝”背穿上月孕星穿下北斗七星外郭山峰如意云纹大钱,直径72.8毫米,穿宽13.2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5.8毫米,重144.0克

“弘光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弘光通宝”背穿上骏马图外郭繁华多福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3.2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5.7毫米,重141.9克

“弘光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弘光通宝”背横书“贰百”窄缘细郭广穿大钱,
直径95.5毫米,穿宽21.0毫米,外郭宽8.5毫米,厚9.0毫米,重368.71克

    第二类大钱面文字体更趋隽秀生动,具体结构笔画与第一类皆有差异,如“弘”字“弓”旁中间一横两端不出头,“光”字上面两点较小,“通”字也是“一点通”,“宝”字双足聚拢,等等。这类字体的大钱目前仅见钱背在穿孔左侧以楷书“京”字一种,当为弘光帝以南京为都城登基所铸祭告祖宗的大钱。第一、第二两类祭祀大钱涉及登基和定都事宜,应为弘光年号最早铸币。
“弘光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天马泉友集藏的“弘光通宝”背穿左“京”字外郭八方汇福纹大钱,直径93.6毫米,穿宽16.1毫米,外郭宽15.7毫米,厚6.2毫米,重269.3克

    第三类大钱面文字体更显刚健凌厉,“弘”字“弓”旁中间一横两端出头,“光”字上面两点较大且呈竖立角度,“通”字走之旁两点、“甬”字头省却下面一点直接写成一竖一笔贯穿到底,“宝”字亦为“八足宝”。这种字体的大钱目前见到背上月下星、背穿上祥云和合背钱三种样式。上月下星在历朝祭祀大钱中都是常用标记,但在明朝却是首见。这枚钱币外郭星月拱日阴刻纹饰,也包含了对皇室世代传承、继往开来的期盼背铸祥云纹的大钱,明钱之前仅见“天启通宝”大钱。另一枚合背钱是用翻砂法铸制的银质大钱,乃是正式用失蜡法铸制鍮石大钱前期形成的样钱。这一类大钱面文刚健有棱角,钱背皆为阳文标记,应属祭祀天地的大钱。
“弘光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弘光通宝”背上月下星外郭星月拱日纹大钱,直径72.2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1.5毫米,厚5.5毫米,重131.0克

“弘光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弘光通宝”背穿上祥云外郭太平花纹大钱,直径71.1毫米,穿宽13.9毫米,外郭宽11.9毫米,厚5.2毫米,重124.0克

“弘光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吴江范甦新泉友集藏的“弘光通宝”外郭十福齐聚纹合背大钱,银质,直径112毫米

    第四类大钱面文字体更显雄浑苍劲,具体写法与前面介绍三种类型也有明显差异,如“弘”字“弓”旁中间一横两端出头、下面弯钩弧度较大,“光”字上面两点皆为折点,“通”字走之旁两点、“甬”字头为常规写法与下面一竖不相连,等等。这种面文的大钱目前只见两种,一种寛缘细郭样式,钱背穿上以楷书“拾”字纪值,外郭铸神秘精灵阴刻纹饰;另一种为中缘细郭广穿的光背大钱,通体都不加铸阴刻纹饰。从面文字体和其中光背大钱的样式看,应均为祭祀祖宗的大钱。历朝祭祀大钱钱文一般只分祭祀天地和祭祀祖宗的两种不同字体,但明朝崇祯年间所铸祭祀大钱就已经出现多种不同字体,弘光年间铸币大概也承袭了崇祯年间的做法。
“弘光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弘光通宝”背穿上“拾”外郭神秘精灵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6.0毫米,重145.34克

“弘光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笔者集藏的“弘光通宝”中缘细郭广穿光背大钱,直径71.9毫米,穿宽14.8毫米,外郭宽8.0毫米,厚6.2毫米,重137.9克

“弘光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