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明、百业复兴——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年间铸币
“洪熙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洪熙”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年号,仅用一年(1425年)时间。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六十五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途中病逝。八月十五日,皇太子朱高炽登基即位,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也去逝,终年48岁。所以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总共只有短短十个半月时间。由于为时短暂,洪熙年号遗留的“洪熙通宝”行用钱只有小平钱和一种背上“福”右“十”的折十大钱,均十分罕见。
与行用钱相对应的“洪熙通宝”祭祀大钱虽然为数也不多,但祭祀天地和祭祀祖宗的大钱均已有见。
祭祀天地的大钱都是遵循前朝遗制设置的钱背样式,钱背皆为阳文标记,有穿上“文”字穿下和两侧铸嘉禾图和穿上月孕星穿下北斗七星两种。后者有一种面背外郭纹饰不同的比较特殊,面郭铸同心结纹、背郭铸四飞蝙蝠纹。历朝面背外郭纹饰不一样的大钱较少见,但进入明朝以来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这和明朝祭祀大钱钱背多铸文字和图形意图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加钱币所携带的信息,表达更多的象征意义。另一枚窄缘细郭广穿大钱应为用翻砂法铸制的青铜材质大钱,乃是正式用失蜡法铸制鍮石材质大钱前期形成的样钱,直径一般都较之略小一些。
祭祀祖宗的大钱钱背铸对蝠四桃阴刻纹饰,明朝使用这种钱背纹样尚属首见。但明朝的对蝠四桃纹样与前朝有区别。对蝠四桃阴刻纹饰最早出现于十六国赫连夏所铸“大夏真兴”祭祀大钱,后来唐朝多次使用。后世元、明两朝再次使用纹饰都有变化。唐朝纹饰图形较小、穿上穿下的寿桃枝丫都朝上。元朝纹饰图形放大了许多,穿上穿下的寿桃枝丫都朝向穿孔。明朝穿上穿下寿桃枝丫虽然也朝向穿孔,但图形是左右反转的。多福多寿是历代统治者共同的追求,但后朝统治者不是前朝的继承人,所以他们必须将钱背标识不同以往的祭祀大钱奉献于祖宗面前。历朝祭祀天地的大钱与祭祖大钱面文字体都会刻意形成差别,但两种“洪熙通宝”大钱字体没有明显差别。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熙通宝”背上“文”及嘉禾图外郭繁华聚福纹大钱,直径73.0毫米,穿宽14.1毫米,外郭宽14.0毫米,厚5.6毫米,重160.0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洪熙通宝”背上月孕星下北斗七星外郭十二生肖纹大钱,直径72.2毫米,穿宽9.7毫米,外郭宽13.9毫米,厚5.4毫米,重133.4克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洪熙通宝”背上月孕星下北斗七星面郭同心结纹背郭四飞蝙蝠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1.0毫米,厚5.5毫米,重137.52克

常光跃泉友集藏的“洪熙通宝”背上月孕星下北斗七星窄缘细郭广穿大钱,直径70毫米,穿寬17毫米,厚8毫米,重189克
古泉园丁泉友集藏的“洪熙通宝”背对蝠四桃纹外郭幻化如意云纹大钱,直径142毫米,厚7毫米
从左至右依次为唐、元、明三朝钱背的对蝠四桃阴刻纹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