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中原、一统江山——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年间铸币01
“泰定通宝”外郭对飞云龙纹光背大钱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硕德八剌被铁失等人弑杀,史称“南坡之变”。铁失等人拥立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镇守漠北的晋王也孙铁木儿为新君,第二年改元“泰定”(1324年—1328年)。泰定五年(1328年)二月,又改元“致和”。当年七月,也孙铁木儿驾崩于上都,享年三十六岁。死后发生皇位之争,他的从侄、元武宗海山的次子图帖睦尔(元文宗)夺取了他儿子阿速吉八的皇位,他也被视为“自立”的非法君主,没有得到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一般以其第一个年号而称其为“泰定帝”。
目前所见,泰定年间遗留有“泰定通宝”和“泰定元年”两种面文的祭祀大钱。首先介绍一种第二等级的“泰定通宝”祭祀大钱,是钱直径96.1毫米。寛缘细郭、狭穿。面文“泰定通宝”四字楷书对读,书法端庄秀美,“泰”字下面简笔为“小”是其特点。钱背光素未加铸任何字纹标记。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两组对飞云龙纹,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宋李顺起义政权所铸“应运通宝”祭祀大钱。四条云龙两两相对,上下两组姿态不同。上面两条升龙相会于穿上;下面两条俯龙聚首于穿下。四条巨龙都采取了意象画法,龙头亦见瞠目张口有角的表征,龙身却化作盘旋延伸的植物藤蔓,孳生的枝蔓形象地表现出巨龙挥舞的脚爪和摆动的尾鳍。整个钱币外郭上表现出声势震撼、四龙齐飞的壮阔场景。龙的出现乃祥瑞之兆,龙又是皇权的象征,代表了皇帝的形象。植物藤蔓化的龙身,蕴含了生生不息、世代传承的寓意。
笔者集藏的“泰定通宝”外郭对飞云龙纹光背大钱,直径96.1毫米,穿宽14.6毫米,外郭宽14.8毫米,厚8.6毫米,重394.5克
古泉园丁泉友集藏的“泰定通宝”外郭对飞云龙纹光背大钱,直径96.0毫米
“泰定通宝”折五大钱,青铜质,直径35.6毫米,重17.2克
“泰定元宝”小平钱,银质,直径18.0毫米,重4.1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