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年号钱再认识

标签:
收藏古钱币失蜡法铸币祭祀大钱西夏文钱币 |
分类: 一孔之见 |
崛起西夏、称王图霸——西夏文年号钱
西夏文年号钱再认识

1、“福圣宝钱”祭祀大钱钱文书法
2、“大安宝钱”祭祀大钱钱文书法
3、“贞观宝钱”祭祀大钱钱文书法


















“大安财宝”(旧译“大安宝钱”)光背小平钱,青铜质,直径24.3毫米



























“
(钱)”字明显不同,不宜混为一谈。近年出版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将其写作“
”字,不知何据。既知不是“
(钱)”字,仍将钱文整体释读为“贞观宝钱”不是自相矛盾吗?《夏汉字典》对“
”字有“根本、根源,宗、祖”等解释。感到将穿左字认定为“
”字不但字形不类字义也显牵强,钱币有“祖钱”之称未闻有“祖宝”之说,况且在小平行用钱上也不可能加铸“祖”字。经多方查证,笔者认为这个字乃是“
”字,字典解释为“重也”。与钱文所书虽有差异但已十分接近,应为手写体与规范字之间的差异。从字义看钱文最后两字即为“
(宝重)”。其实“宝重”就是“重宝”,语序颠倒也是西夏语法所致,“宝重”是将名词前置、而将修饰限制名词的形容词放在后面作为补充说明。所以这种钱币的钱文整体应释译为“


(贞观重宝)”。年号钱之外,其他西夏文祭祀大钱中也有类似的宝文,如下面的“


(威声重宝)”。































字虽与“
(钱)”字字形相像,但也只是左偏旁相同的文字,右侧写法并不一样。在所有七个左偏旁相同的西夏文字中,与其最为贴近的当为“
”字,《夏汉字典》将其解释为“财、物、货也”。据此笔者主张将这种钱币的钱文整体释译为“


(乾祐宝货)”。以“宝货”称钱币并非西夏特例,金朝也有“承安宝货”钱币。将穿左字释译为“货”还有旁证:如下图的西夏文
“


(重钱宝货)”祭祀大钱,钱文中“
(钱)”、“
(货)”并出区别明显。如果两字是不同写法的“钱”字,更不会以这种并列句式叠加在同一枚钱币上。除年号钱外,西夏文祭祀大钱还有多种也使用了“宝货”名称,如下面的“


(际遇宝货)”祭祀大钱。
















爱上泉之恋泉友集藏的“重钱宝货”祭祀大钱,直径72.2毫米












后一篇:西夏文祭祀大钱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