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不纠结地快速做决策?

(2025-09-03 17:47:58)
标签:

小波讲哲学

如何快速决策

分类: 学习天地

202592日~3日

许是很多年前就是心理咨询师的缘故,我很关心自己与周遭人的情绪,尤其在每逢重要事情必须决策,且大家都犹豫不决的时刻。

尽管我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容易愁绪满怀的人,但每当到了这样的时刻,会变得很理性冷静,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设想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做些什么事情可避免或延缓最坏结果的到来。为此要找到科学依据、理性判断、量化操作的方法,用有些冷酷的坚决,迅速做尽可能正确的决定。

凡事必有利弊,所谓智者行事,坦然面对必然结果,权衡得与失急与缓,在紧急时刻迅速做好正确的决定;对重要而不甚紧急的事宜,则需图谋远期效应;然后制定方案和对策,对不可预测的结果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后,一桩桩、一件件去完成既定任务。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佛系,摒除杂念,过好当下。

小波讲哲学 91日的文章《如何避免纠结内耗?记住这三句话》。阅读后觉得很是投缘,感觉我上述想法被做了有效延伸,所以继续学习,提升和优化自己的决策体系。


怎样不纠结地快速做决策?

《如何避免纠结内耗?记住这三句话》

很多人有选择困难症,特别爱纠结,总是怕自己的选择不是最好的,怕选错了自己会后悔,这是什么问题,该怎办呢?讲清楚为什么会纠结,又如何避免陷入纠结?总结为三句话:小事靠原则,大事靠价值观,核心是认识自我。

01 小事靠原则

有些事情我们需要有一个简单的原则,用原则替代临时决策。……有了一些原则之后,至少在小事情上,我们就不需要每次都临时去反复纠结,也不需要基于当时的直觉和心情来做选择了,把决策的风险和责任转移给原则,你可以调整原则,但是不要每次都调整优先级。

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家庭或个人都要有一个简单处世做人的原则,且一以贯之。这样一旦有突如其来的问题,按原则做决策,不会有大错或失误。最简单的例子是“怎样遵纪守法”。以人为本,不贪便宜,从长计议,是我们家的基本原则。有了这个原则,处理各种事情就相对简单很多。

譬如在澳洲是否要买私人保险,以对Medicare 进行有效补充。就好比在国内,有了医保卡是否还要买商业保险。若有侥幸心理,就回想每个月付私人保险费而不用,很吃亏呀。我多年前就接受已经故世的保险界大佬级朋友忠告:买了不用才好呀。在澳洲,如果只有Medicare,在诊所就诊是方便的,急诊到公立医院也OK,但遇到慢性病需要大治疗就需要等待了。能否等得起?回国治疗也并非简单……


怎样不纠结地快速做决策?

02 大事靠价值观

其次,更进一步,我们陷入纠结的原因,常常是因为我们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在选择的时候没有价值锚点,没有参考对错的标准和原则对此话甚为赞同。价值锚点就是基本原则的延伸,简言之信什么不信什么。而对错标准就在其中。

价值观作为判断好坏的标准,本质是一套为选择进行优先级排序的原则系统,它是带有你自己价值取向的。当这套系统缺失或模糊的时候,任何选择都会因找不到核心权重而陷入纠结。

比如应届毕业生,考编还是考研,北京还是上海,大厂还是创业公司等等。我们很容易纠结。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用来进行优先级排序的价值观。一个朋友昨晚告诉我,耶鲁大学的毕业生,还在为国内3500元的实习岗位争得千辛万苦,某大厂一个月有5万份简历在等待筛选后进入面试通道,那国内211的硕士毕业生在想年薪20万,找到了自己的核心权重么?换言之,以什么来叫板?

如何确立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呢?它们其实是来自于我们深层次的需要和欲望,这需要你认识你自己。这又回到了哲学的基本命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无论是找工作还是找伴侣,都不断面临拷问与选择。

但缺乏明确标准的时候,我们会同时放大两者的好处,既想靠咖啡提神,又想靠奶茶解压,最终在两个都想要里反复拉扯。“既要”“又要”是人之常情,但用什么成本来兑换呢?有没有资源,能否支付机会成本,是很多人没有考虑的。考虑得太清楚又可能妄自菲薄。

在大事上面,因为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所以,每个选项的缺点都会被无限放大,导致无法决策。

简而言之,价值观模糊的人,面对选择的时候就像没有刻度的秤,既称不出每个选项的核心价值,也分不清自己的真正需求,自然会在任何选择里都感到两难纠结的本质是想要的太多知道的太少的矛盾,我们既想抓住每个选项的好处,又看不清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最终被困在怕选错的焦虑里。我们经常会陷入选择两难,核心原因还是我们没有能认识自己。


怎样不纠结地快速做决策?

03 核心是认识自我。  

小事靠原则、大事靠价值观的核心,是以自我认知为根基的,认识自我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而其中一个核心是要意识到自己需求背后的恐惧和担忧。

很多选择纠结的本质,不是选项不够好,而是我们把选择当成了掩盖恐惧、逃避缺失的手段,只有先看见纠结背后藏着什么怕失去、怕暴露的东西,才能真正从怕选错的焦虑里走出来,这需要对自我的深刻洞察。

第一层是对被否定的恐惧。比如,“我”之前为某事做了这么多的努力都是无用的?

第二层是对自我价值不确定的恐惧。再比如,“我”在他人眼里到底算什么?

所以,当我们洞察到选择背后的需求、需求背后的担忧和恐惧,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坦然面对选择,认识自我是根基,原则和价值观是基于这个根基搭建的决策工具。当我们足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真正害怕什么,真正想要什么、真正适合什么,面对选择的时候,就不会再被怕选错的焦虑裹挟,而是能清晰判断哪个选项更契合我,从而果断做出决定,即使未来有遗憾,也能坦然接受,因为那是基于了解自己做出的主动选择,而不是盲目跟风、满足他人或者被动妥协的结果。非常赞同!


怎样不纠结地快速做决策?

04为什么怕选择?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其实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思维本身就有问题,没有普遍的正确的答案,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答案的确如此,而我们之所以追求标准答案或者正确答案,深层次的需求是想追求确定性和安全感,或者说害怕承担选择之后的风险和责任,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内心的真正担忧和恐惧,而且会用看似理性的理由去掩盖它。这不是理性不足的问题,而是勇气不足的问题。深受启迪!

生活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事情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你要意识到没有(完全)正确的选择,你越是害怕选择,你越是需要鼓励自己,勇敢地、独自地做出选择。

生活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给你出个难题,逃是逃不掉的,那就只有面对。不仅仅是勇敢面对,而是要智慧地面对。

就像马克·吐温说:勇气不是不感到害怕,而是即便害怕,也依然前行。


怎样不纠结地快速做决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