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理解“接纳与允许一切发生?”—读小波讲哲学有感

标签:
接纳的本质允许的底蕴小波讲哲学 |
分类: 学习天地 |
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
许是爸爸妈妈知道我明天就要回上海了,昨晚双双来到了我的梦中。他俩都笑脸盈盈,我们似乎是在华东医院的病房里,我惊喜地问妈妈:您也在啊。爸爸满脸喜色地与我们说话,一派温暖祥和的景象,醒来后我愣怔很久……
妈妈离开我们已经15年了,爸爸离开我们一晃也将近两年。对于至亲的离开,无论事先和事中做了多少心理准备,面临离开的时候能以理性支撑一切,但真正的悲伤,往往是他们离开后才绵延不绝地开始。
接纳是无奈,允许是不能违抗。所以,之夜梦回中读到小波讲哲学的《接纳与允许一切发生?你真的接纳了吗?》一文时,感慨良多,也有了深深的慰藉和释怀。
继续以我自己做阅读笔记的方式,将文章中自己感悟的原文做摘录,并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想。
《接纳与允许一切发生?你真的接纳了吗?》
什么是真正的接纳和允许一切发生?我们经常听到这些说法,但很多人把接纳理解错了,要么把它当成自我安慰的心灵鸡汤,要么把它当成遮蔽现实的伪装。篇首的这一段话,恰是之夜惆怅之时吸引我眼球的话语。
01 接纳不是接受与忍受
首先,接纳不是接受或者忍受。……接受只是被迫妥协,本质还是在和现实对抗,还是在否定自我。在这些接纳里面,我们很难真正的接纳,只是一种暂时的忍受。恰好是我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只是我并非在否定自我,而是在潜意识中否定生命的意义。那种灰色的颓废和生活无意义感,长久地萦绕自我的在情绪之中。
02 接纳不是烦恼的消除
对接纳的第二种常见误解是,很多人认为,接纳了我就没有了烦恼和痛苦了,这其实是把接纳当成了一种麻醉剂或者止痛药,如果把接纳和允许当成包治百病的良药,那其实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心态。
接纳并不意味着对情绪的消除,接纳是允许你的低落情绪而已。接纳的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放弃价值判断,去掉你对事情好坏利弊、善恶得失的分别心,而把事情当成既成事实,只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说一声:是的,它发生了。承认它发生有什么用呢?你可能说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对至亲的去世虽然是无奈地接纳,但面对事实上的失去,只能承受。
但是,神奇的事情往往是,一旦当我们接纳和允许之后,你会逐渐发现,你比之前更有力量了,你意味着,你开始从情绪中抽离出来,站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看待自己,你重新找回了对自己和事情的掌控感。很有道理,将自己抽离出来,找回对自己和事情的掌控感,这是在爸爸妈妈离开后,我渐渐越做越好的事情。
更具体来说,当你说出“是的”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已经通过话语,把内在的情绪具象化了,把情绪当成了自己可以谈论和凝视的客体,你本身找回了作为主体的内在力量。但是,到这个时候,还不是真正的接纳。这时候的接纳,就好像给情绪按下了暂停键,让我们可以暂时跳出情绪状态,从而才能以更坦然、开放的状态去觉察和思考。摁下暂停键是理性的选择,后续如何真正接纳才是我很想知道的。
03 接纳的本质是什么?
真正完成接纳的闭环,是改变了你的价值观和看待问题的视角或身份。只有你实现了观念和视角的彻底转变,把事情重新放到另外一个解释框架中,重新赋予事情新的意义,事情重新得到了合理性解释,你才算真正的接纳。能够理解,关键是如何具体去做。
如果观念和视角没有转变,你的情绪可能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是依然无法真正的自洽,长期来说,它只会让你更加焦虑、纠结和内耗。的确如此。
即便在佛学中,接纳和允许一切发生,它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信念和口号,而是一种对待生命、对待人生、对待世界的观念转变。或者说,佛学中的“允许一切发生”,它背后有一整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支撑,而不仅仅是一句安慰人心的话语。小波老师还是没能讲清楚“接纳”的本质。仅用佛学“允许一切发生”的态度,没有站到哲学的高度,不足以阐释真正的内涵。
04 如何接纳一个“坏”结果?
真正的接纳并不是强迫自己接受和忍受,你需要首先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然后用新的价值观、身份、视角去重新解释现实,获得对一件事新的认识和理解,当然这些价值观是你真正认同和接受的,这个不要骗自己,这样你才能真正实现了自洽。否则很多人所谓的“接纳和允许一切”发生,要么变成一种自我安慰的鸡汤,要么变成逃避现实伪装,你以为自己接纳了,但实际上内心是对抗和抵触的,情绪的缓解只是短暂的,长期来说,会让你更加焦虑和内耗,因为,这件事本质上依然和你的价值观在对抗。
《接纳与允许一切发生?你真的接纳了吗?》,我个人认为此文是小波讲哲学中相对薄弱的一篇。比较成功地剖析了“接纳”,对“允许”却显得有些牵强。
唯有看透了事物的本质,才能允许一切的发生,这需要很高的能量和极深的底蕴。真正的接纳并非是与生活死磕到底,而是从容地去拥抱一切的可能与正在发生的事情。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允许脆弱,允许无常……放下紧绷的对抗和无尽的感伤,内心会生出不可思议的坚韧,情绪才能调频,处事得以圆满,一切方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