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讲哲学-维特根斯坦-哲学究竟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标签:
小波讲哲学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意义 |
分类: 学习天地 |
小波讲哲学之《哲学的目的是什么?》节选
维特根斯坦说,哲学的目的是展示从扑蝇瓶中飞出的道路。换句话说,哲学的目的为困在玻璃瓶中的苍蝇指出一条出路,怎么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这个思想观点?
乍一看是非常奇怪的比喻。还真想知道怎样理解这个观点。维特根斯坦是怎样的一位哲学家呢?网络介绍节选如下(文章中引用的斜体字来源于搜狗百科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https://baike.sogou.com/v75327875.htm?ch=frombaikevr&fromTitle=维特根斯坦):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全名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29年,在剑桥大学研究哲学并获博士学位。英国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对语言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日常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对语言确定性思想研究有着较深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哲学有什么用?哲学有什么价值?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核心价值是解除困扰,而不是提供终极答案。虽然第一次接触这个说法,却非常理解与赞同。因为万事万物都是不同的,需求与标准都很迥异,所以困扰的解决,是不可能有标准与终极的答案。
1. 哲学有什么用?
维特根斯坦认为,很多人的困扰常常不是来自于现实,而是来自于语言和思维方式。比如,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认为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无法找到真实的自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价值、意义、幸福、自我,这些概念都是高度抽象的,但是我们对它们产生了困扰,不是困扰真实存在,而是我们被困在了自己的语言和思维中。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场景,比如,有人反复纠结“我必须完美”才值得被爱,反复因为不够完美而痛苦,这不是“不完美”本身的问题,而是“必须完美”这个思维“玻璃瓶”困住了我们。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一生中都没有放弃对于哲学的思考和研究,短短几十载光阴,维特根斯坦用来一生去领悟哲学,体验哲学。上学、工作、参军、做教授、演讲......这些生活与工作都是他对哲学体验与领悟的重要的历程。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没有脱离现实,而是走入现实,感受现实,总结现实,如此才造就了维特根斯坦对自己的思想的不断修正,避免了极端与偏激,做到真实与实际。事实即是如此——语言哲学的研究就是需要走进现实,维特根斯坦也是这么做的。
2.哲学是一种治疗
维特根斯坦的“瓶中苍蝇”的隐喻,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人类的很多痛苦和困惑,并非来自世界的复杂,而是来自我们用错误的方式理解世界。哲学不直接给我们 “如何生活”、“世界是什么” 的标准和终极答案,而是帮我们看清“困住自己的瓶子是什么”,让我们有机会停下无效的挣扎,找到跳出框架的可能。
就像有人因为“人生意义是什么”而焦虑,哲学不会说“人生意义是XX”,而是会问:“你是否把‘意义’当成了一个必须找到的‘实体’,就像找一把丢失的钥匙?如果‘意义’本就是自己赋予的,那你纠结的其实是‘必须找到一个别人认可的意义’,这才是你的‘瓶子’。” 这就是哲学的“出路”,或者说哲学的意义,它不是给你终极答案,而是让你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消解问题。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在原创性方面无与伦比。他所主张的哲学革命非常彻底,以至于人们不敢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这个很夸张。这样一个超乎人们长期思维的论断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无论如何,无论是追随者或者是批评者,却很少有超越他的革命思想。意思就是,无论是赞成或者是反对,几乎没有什么人会继续他的理论深入地研究与做下去。这点非常符合人性。人们喜欢且更容易接受一点一点的改进,常常会欣赏那些平庸但好像很有学问的学者,因为他们所想的正是一般人所想到的观点,所以很容易被人接受。有人说,人们从罗素、弗莱格那里接受来的东西要比维特根斯坦那里接受的多得多,但是像他这样一个极富创造性、思想极其前卫的人往往会使人敬而远之。
3.这是哲学的终结吗?
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目的是为给“困在瓶中的人”找到出路,哲学的核心功能是解构困境,而不是提供终极答案。维特根斯坦反对将哲学视为“提供终极真理”的学科。
维特根斯坦说,哲学的目的是为困在瓶中的苍蝇指出一条出路,维特根斯坦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对传统哲学的反思,传统哲学总想建造一座大厦,用理论体系解释一切,但他认为哲学更应该是清理场地,就像擦玻璃一样,擦掉语言和思维上的污渍,比如概念的混淆和误用,让我们看清问题本身。
事实上,有的时候许多人都会认为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过于悲观。按照他的前期理论,我们确实能够有意义谈论的事情无非是科学和逻辑能够说清楚的,但是科学和逻辑能够说清楚的事情又都不是要命的事情,而所有动人魂魄的最重要的事情都是无法说的。这种感觉无疑非常深刻但令人很失望。其实这么看透现实的思想非常的令人感到难过和失望。
为什么我们一想到有些重要的事情无法表达为真命题就内心感到难受和失望呢?难道所有东西都要说得那么的明白和透彻吗?什么东西都捅破的那种直白与无力最后剩下的又是什么?只有自己的叹息。留点难得糊涂而重要的事情,维特根斯坦其实是愿意的。
维特根斯坦在后期其实已经不再强调科学和逻辑了,他相信通过日常分析,特别是语言的分析来纠正我们的思考。但是在放弃胡言乱语和胡思乱想之后又剩下了什么呢?据说只不过得到非常平凡的、然而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人们称为“生活形式”。在后期,他的思想朴素而有力,但是人们总是不仅仅需要朴实的理解,有的时候也需要荒谬的想象,其实意思就是人们的生活中,真理和胡说同样重要。
事实上人们并不愿意真正放弃胡思乱想,这种带给生活一些刺激与激动的元素人们是不可能放弃的。“明知故犯”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许多人说维特根斯坦没有彻底解决思想问题。不过,维特根斯坦的创造性工作也在不断地带给人们许多灵感。
我学习的方式:仔细阅读原文。对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溯源,而不是年轻时在快速阅览中留下很多的一知半解。感谢小波读哲学,向普罗大众引荐了诸多优秀的哲学家。感觉也只有经历了生活与岁月的洗礼之后,才能真正领悟哲学家们所阐释的观点和论述。
哲学想弄清楚的不是世界是怎样运作的,而是我们是怎么看待世界和我们自己的,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是我们最难看清楚的事情。没有人能代替你思考,除了你自己。
假如说以上的学习笔记过于晦涩,我们来一点快餐式的名言阅读。维特根斯坦的名言可归纳为以下核心思想,涵盖语言哲学、人生智慧及存在本质:
1.语言与认知的边界
"凡可思想的东西皆可清楚地思想,凡可说出的东西皆可清楚地说出。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语言的界限即是世界的界限。"
"命题是实在的图像,意义即使用。"
2.世界的本质与意义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物的总和。"
"世界的意义必定在世界之外。"
"漂亮的东西不可能是美的。"
3.思考与存在的本质
"哲学的目的是从逻辑上澄清思想。"
"幸福并不是你决定的结果,而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个人能够看见他拥有什么,但看不见他是什么。"
4.自我认知与道德
"我是我的世界(小宇宙)。"
"人会把他自身全部的邪恶看作是蒙蔽。"
"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
5.存在与行动的准则
"生活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体验的现实。"
"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命令和命令的执行之间有一道鸿沟,它必须由理解来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