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输入父亲笔记,时常思忖他当时内心想的是什么?

(2024-11-08 13:32:22)
标签:

回忆父亲

录入父亲笔记

孜孜不倦终身学习

分类: 亲情

2024118日星期五

继续录入父亲的笔记。昨日我很有耐心地输入了父亲学习网络知识的内容。

输入父亲笔记,时常思忖他当时内心想的是什么?

2014-3-23

下午伏波陪我到浴室洗澡修脚,晚饭后买了水果、面包送我回家。

看电脑元数据。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结构化的数据,是网络资源描述得重要工具。是用XML UML建模语言表示的,各个部门均可以自己确定一种用XML UML表示的元数据(名称),放在注册表、文献等目录中去。要使用该资源(即软件包),要使用它时,就在注册表、文献目录等(目录)中去找它们调用出来即可。

一切都是服务(Everything as a Service XaaS ),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利用它一切都可以用计算机来作处理。目前云计算通过 web service 来提供服务。

这些学习笔记,都是一整页一整页的,不但有文字,还会有结构图,所以时年84高龄的父亲,是真正学懂了的。而我之所以录下这段内容,是被这句话所打动:“一切都是服务(Everything as a Service XaaS ),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因为一切皆服务,不仅仅在网络世界,在现实环境中也非常有意义:所有的高新技术最后都逐渐转化为各类产品,运用于日常;那么能否具有“服务”的思想与意识,就是能否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前提。。。

输入父亲笔记,时常思忖他当时内心想的是什么?

2014-3-31

今后方针:“静心耐心,超脱开朗,处逆不驚,已定不悔,提得起,放得下,淡化名利,健康第一,节制需求,知足常乐,美好心情,工作学习愉快适度”共50字。超脱开朗,不愉快事少想不想。健康第一,不要因工作学习,影响到休息健康。美好心情要得到保证,难得糊涂,什么事都要超脱。是为至要

父亲的这个方针,我在输入笔记的过程中遇到过好几次,内容一直在调整。每一次的调整,应该都是父亲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作为导弹驱逐舰的总设计师,作为中国工程院的资深院士,即便退居二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也始终在关注中国的海军装备,孜孜不倦地学习新技术,了解科研新成果,关注国内外形势,尤其是台海军情。那么反复调整自己今后的生活方针,意味着什么呢……

不揣摩,不标签,是我作为笔记录入者的原则。

父亲的50字生活方针,会成为哥哥与我晚年的生活指导。

输入父亲笔记,时常思忖他当时内心想的是什么?

2014-4-4

“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貌。朱熹解注:“不求诛心,故昬而无得”。“思而不学则殆”,怠,危险,不安。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文字每个都懂,组成句子则有点似懂非懂,以父亲的治学精神就是要真正搞明白。于是,我搜到 喜鹊资本 周俊期权 2022031808:03——《论语·为政篇》第十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朱熹解为:“不求诸心,故昬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又加了程颐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五者废其一,非学也。”这样解读,虽然过得去,但一定不能算好。

如果“思”就是“想”,那么,学而不去“想”的人,恐怕没有吧?而大家的“想”,多为“想一半”,没有想通,浅尝辄止,遇难则停。孔子的“思”,更要“先难而后获”。想到“难”处,又突破“难”处。

因此,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应解为:“学而不难则罔”。这才是孔子的意思。

那么,父亲这一日因何事而琢磨孔子的这句话,琢磨了以后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引用,是我很想知道的,但这又是父亲流水式日记不能给予答案的。这正是我之前在接待央视《军工记忆》徐导采访时所说,父亲是十分内敛之人,即便在日记中也很少袒露自己的想法或情绪,需要旁人去揣想和感知的。

父亲已经故去,我不能再在散步或孵太阳聊天的时候与他探讨这样的话题。但“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尤其是父亲在注解后的引用——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于我而言则是产生了太多的联想……

输入父亲笔记,时常思忖他当时内心想的是什么?

注:本文所用的这几张照片,是2022715日我在父亲家中所摄,他穿着我们无数次要扔、几经缝补的衬衣(说是旧衣服夏天穿着凉快)。半个月之后,父亲因打拳时在家摔倒而住进了华东医院,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