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尝试用chatGPT来研究《NLP逻辑层次模型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区别》

标签:
《认知觉醒》nlp逻辑层次模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chatgpt学习模式 |
分类: 学习天地 |
2024年8月18~22日
继续学习《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该书强调终身学习,用知识获取学习优势。作者:周岭。出版: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六章
【一】意义: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学能力”而不是“学知识”。
我们都希望先经历被动求学阶段,再进入主动学习阶段。为了走那条“自己想走的路”,我们得先从“不得不走的路”中获取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包括获取知识过程中应具备的抗干扰能力、抗压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掌控自由时间的能力以及转换视角获取积极情绪的能力等。
当我们把目光从“学知识”转向“学能力”的时候,心境就会不同,就能跳出应对的状态,去接受不喜欢的课程,去正视巨大的压力,去化解无趣枯燥的学习过程,而克服这些困难正是掌握综合能力的体现。
只要盯着能力去学习,苦难就会成为你的猎物,会激发你征服它们的欲望,而不会成为你被动承受和煎熬的牢笼。有了“学能力”的心态和意识,即使成绩不理想,我们也能练就在复杂环境中学到的本领。
【二】层次
1976年,理查德·班德勒 和约翰·格林德 开创了一门新学——NLP (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中文意思是用神经语言改变行为程序。后来他们的学生罗伯特·迪尔茨 很格雷戈里 创立了NLP逻辑层次模型。这个模型把人的思维和觉知分为六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价值观、自我意识、使命。
第一层:环境。最低层的学习者,遇到问题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没有错。这样的人情绪不稳定,往往是十足的抱怨者。
第二层:行为。处于这一层的人能将目光投向内部,从自身寻找问题。他们不会太多抱怨环境,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行为上,比如努力程度。但效率是否提高、注意力是否集中、核心问题是否解决,似乎并不重要,认为只要努力就心安理得,营造了麻木自己的舒适区。
第三层:能力。处在这一层的人开始动脑筋琢磨自身的能力了。他们能主动跳出能力的舒适区,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力求事半功倍。有些人会产生“一切事情都可以搞定”的感觉,而且始终相信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在前面等自己,最终成了:“道理都懂,就是不做”的人。
第四层:信念和价值。终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再好的方法也代替不了努力;也一定会有人明白,比方法更重要的其实是选择。因为一件事情要是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和方法也没有用,甚至还会起反作用。。所以一定要先搞清楚“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而这些问题的源头就是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
第五层:自我意识。如果说“信念和价值观”是一个人从被动跟从命运到主动掌握命运的分界线,那么“自我意识”是更高阶、更主动的选择。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从自己的身份定位开始思考问题,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在这个视角下,所有的选择、方法、努力都会主动围绕自我身份的建设而自动转换为合适的状态。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真正的觉醒者。
第六层:使命。在身份追求之上,便是人类最高级的生命追求。人活着的最高意义就是创造、利他、积极地影响他人,能影响的人越多,意义就越大。
你处于学习的第几层
三层的人找方法问题,他们是战术家,喜欢说:“方法总比问题多!”
四层的人找选择问题,他们是战略家,喜欢问:“什么东西最重要?”
五层的人找身份问题,他们是觉醒者,喜欢问:“我要成为怎样的人?”
六层的人找意义问题:他们是创造者,喜欢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利他!”
现在我们脱离这一模型,记住:“环境、努力、方法、选择、身份、意义”这几个词就可以了。有了这把标尺,我们就能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就能够觉知自己当前的状态。
每次层次的指引,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有更好的选择,甚至能把当前层次的焦点,诸如把“努力”“方法”当成目的去实现,以致不觉走偏。一旦我们清楚了全局框架,就可以变成自由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能主动放弃情绪化的抱怨,勤努力,找方法,做选择,建身份,明意义。
所以,对个体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想清楚所做事情的意义,或找到人生目标,知道自己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自然就知道怎么选择,找什么方法、如何努力。不用刻意追求,一切水到聚成。
在学习NLP逻辑模型的时候,脑子利总是出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这两个模型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各自强调的重点、依据的理论,尝试建立的思维模式是什么,这么多为什么一直盘旋在我的脑子里。既然在学习认知觉醒,那我也开启新认知的产生吧,于是有了这么一个题目:《NLP逻辑模型与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之比较》。
想在电脑上查询一些资讯,无意中上了某度,看到了AI,捣鼓一阵,支付了最基本的费用后,尝试用chat GPT做一个分析,产生了《NLP逻辑模型与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之比较》的PPT。结果是大吃一惊,结构与内容甚至版面设计都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请看chat GPT 为我提交的作业:
我在想,只要关键词和研究范围具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出来的文章也会有相对的独特性。紧接而来的一个忧虑是我们自己绞尽脑汁所写的文章,或者研究的课题,怎样与之匹敌?甚至还有写的必要么? 至少,我今天学会使用chat GPT来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