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为你好”,说者理直气壮,听者却不以为然。

(2024-08-02 13:26:45)
标签:

心理按摩

我是为你好

心理控制

心理依赖

分类: 心理咨询

2024616日星期日

前几日就哥哥学弹钢琴的各种过程,写了一篇文章《奶奶尝试做好心理按摩师》。堂妹朝晖留言:“这篇哥哥学琴,时间跨度比较大,让人看到了比较完整的过程,赞一个。后半部分,与闻老师等的对话,起到了复盘的作用,层次抬上去了!好文”

我回复她:得到老妹的肯定,心中很高兴。还会有一篇后续的文章,就不知怎样水到渠成。之所以这样回复老妹,是因为此文有了我与姚老师后续的网络对话。

姚老师:不能以“我认为这是对你好”,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做。这里也有一个尊重与被尊重的“边界”。丽达老师您写得太好了!这句话重重提醒我,尤其和孩子们相处时要特别注意的方式方法。我们在一个“我认为这是对你好”,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做或说的文化里长大,一直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丽达:是的,看到闻老师与您的提醒,我一下子被点悟到了。说实话一开始内心是有点委屈的,但细细地想也就释然了。

姚老师: 看了您的总结,真的是应该努力改了。

丽达: 我们虽然一直很有意识地尊重他人,但又习惯性地将自己的思维模式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对,且内心早已有了标准答案。所以当他人的应对不是“标准”答案的时候,就条件反射地想讲道理,让其纳入自己的思维或习惯之中。其实,我们自认为的正确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就会有“冲突”产生。

姚老师: 透彻!就是这种心理和思维。在中文不好西方思维的ABC眼里就是一种控制行为。

名词解释:ABC全称“American-Born Chinese”是一种非正式有些调侃意味的说法,是指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后代。在美国的中国人大致有三种,分别称之为“CBC”Chinese-Born Chinese华裔华人)、“CBA”Chinese-Born American华裔美国人)和“ABC”American-Born Chinese美国出生的华人)。前面两类人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能够流利地说中英文,后一类更多的是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大多已不会讲中文了,但华人无论出现在哪里,他们的族群关系与文化传统的影响却是无法改变的。

丽达: 对的,对的。大家都是无意识地直觉反应。处理不当就形成彼此的“伤害”。

本人的意识流开始连线:

其一:“我是为你好!”这句话频繁出现在各种家庭关系之中。说者理直气壮,听者却不以为然。碍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听者“我不要这样的为你好”始终说不出口;说者却倍感委屈,我处处为你着想,怎么就不知道的呢?因着各种顾忌,沟通无法真诚、顺畅地展开,于是各种矛盾就不断叠加,从很简单的事情,发展为价值观的冲突。

其二:“才不是为了我好”。我们尝试剖析一下“我是为你好”这句话。仔细想想,我们会为了这句话觉得不爽,还真是不可思议,明明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听到对方为我们这么说,应该要感到高兴才对,但我们在听到这句「我是为你好」之后,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们要剖析的是,有时“表面上听起来是为了你,但其实是为了自己的状况”。比方有些大人,表面上是希望小孩就读一流大学,但实际上是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有能力培养小孩进一流大学”,所以一被人看穿这种小心思,就会恼羞成怒。

也有“为你好”与“为了自己好”的情况。例如,父母亲看到小孩幸福,或是老师看到学生幸福,会觉得幸福就是这类情况(还真希望这种情况多一点)。虽然父母亲与老师有一部分是为了自己,但“为你好”的部分也是有的。

其三:那么我们能否就此断定「我是为你好」这句话真的是为了我们着想,所以可放弃自己的观点、习惯等各种设定、原则与界限?因为说是为了「你」着想,但不一定真的都对「你」有帮助不是吗?

在困顿、纠结、不甘之中,这可表述为“被情绪勒索”。以我的专业知识与生活经验,能建议的是不要马上针锋相对地进行辨析或论证,而是首先尝试缓衝自己的情绪。因为此时“被情绪勒索”,最常见的状况是自我价值感低落,或者过度负责、贬抑自己、太过在乎他人感受。

其四:那么怎样缓衝情绪呢?当情绪勒索者在提出要求时,通常会给人很大的压力,这时可以先停下来,不要马上答应或拒绝,用「还要考虑一下」或者「还有其他事要忙」这类的话语离开现场,给自己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冷静思考后,可试着「建立情绪,界线自己」,不要因为他人的言语就忽略了自己的情绪,可以告诉自己不能隨意被別人对待。接著,可开始坚定立场。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为难自己,可告知对方不这么做的原因,或找出其他解套方式,不仅顾及到情面,也婉转的解套。

其五:可以试着用以下五个步骤思考改善:

1.      接受自己:觉察自己会用情绪勒索的方式满足需求。

2.      问自己:都勒索了些什么?哪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

3.      整理自己:以往是如何用这样的方式满足需求?什么是真正的「爱」?

4.      对自己负责:对自己无法满足期待的忧郁、焦虑等情绪负责。

5.      提醒自己:时时提醒自己。

其六:承上启下的复盘

自我觉察是脱离负面情绪的第一步,觉察到自己用控制来面对生活时的自我状态、感受到什么、接收到对方如何回应,当我们能觉察到自己正在用控制生活来面对自己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稳时,才是真正的面对焦虑。

当我们感受到内心的焦虑时,不妨试着感受它,运用自我对话转化焦虑,当身边的人不受控制,并不代表他们不爱自己,也不代表自己是失败的;接受自己被拒绝,接受自己产生的情绪,并且试着转化焦虑,进而放下对控制的依赖。

试着觉察自己的焦虑并且转化焦虑,放下对控制的依赖感,找回对自己刚刚好的安全感就好。

我的意识流以孙子弹钢琴为首端,流淌到作为祖母怎样做好心理按摩师,然后惊觉到自己是否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控制”的端倪,接着剖析“我是为你好”中甲乙双方的不同感受,再联想到谁都会有的焦虑,设想广义的甲乙丙丁们能否都尝试建立自我觉察,然后自嘲地一笑:怎么可能。最后以宿命来说服自己:这都是各自的命。觉察者因为觉察和自省,就能构建周围的和谐关系,活得更有价值。

暂时切断意识流,回归到奶奶的日常生活中。因为有着这份清醒,活得比较惬意。您说是么?

“我是为你好”,说者理直气壮,听者却不以为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