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奶奶澳洲生活的所见与所得

(2024-08-01 19:40:17)
标签:

悉尼日常生活

澳洲移民体检

澳洲医疗简介

分类: 亲情

2024521日星期二

一晃奶奶来澳洲已经两个月有余了,一周一周时间过得飞快。

其一:日常生活

周一是六岁半哥哥的抗压测试,放学后上兴趣班中文课,回家做功课,晚上还要练琴;周二哥哥课后由妈妈陪着上钢琴课;周三是舞蹈课?周四晚上有童子军活动;周五放学后去陆老师的家庭日托班,经常是VIP待遇,一个人得到最佳待遇,吃点心,做功课,还可以打乒乓球;周六早上有一小时网球班的小课;周日上午网球私教课45分钟,下午游泳学校实打实一个钟点的游泳课。

四岁弟弟的生活则比较简单,周1~3是幼儿园,周4~5Preschool 。幼儿园不用带午餐与茶点,Preschool则是小学模式,要带茶点和午餐。弟弟周五晚上有二十多分钟的游泳课,周六早上有一小时的足球课。其他就没有什么课外训练了。

妈妈很辛苦,周一~周三要为哥哥准备午餐盒茶点,周四~周五则要准备小哥俩的午餐与茶点。国内双职工每天一顿晚饭就要挠头,若还要每天为孩子准备午餐和茶点,简直就是压力山大了。吃得再简单,也是要一顿一顿忙活的呀。所以我们某天听到妈妈同学的父母,每天为儿子、儿媳、两孙子准备八个菜简直就是惊呆了。

奶奶成家立业的时候,父母在武汉、公婆在深圳,所有家务活都是夫妇俩自己干。那时奶奶与爷爷都在职业上升期忙得团团转,对干不完的家务活实在是有些挠头。好在儿子读小学两年级后上海有了钟点工,我们就一直有不同的阿姨帮忙,这样奶奶作为一个职业女性,在家务活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解放。直到这几年因各种原因才没有请钟点工,好在爷爷会烧菜,而且烧得很好吃,奶奶青少年时期练就的烧菜做饭功夫在不断退化。

来澳洲之前,奶奶就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不管手艺如何,每天的晚饭要承担起主厨的责任。让孩子们的晚餐能够吃好,八个菜奶奶没有本事,但每天用爱心来做饭倒是真的,不会做的菜上网查,变着法儿用食材做出不同的味道,搜刮记忆找出以前做的家常菜。昨天奶奶对郎郎说家里的大米要没有了,去华人超市时记得买。郎郎说真哒,这袋米买的时候觉得不知啥时候能吃完,妈妈来了以后,我们外出吃饭少了许多。这是对奶奶的最佳褒奖哦。

其二:侬买的面包太贵了

在这里生活,所有的采办任务通常是在周末进行,牛奶面包蔬菜等一般性的超市,中国佐料、食品、点心等去华人超市购买。猪肉一般都是到华人开的店里买,没有膻味(主要是宰杀时放血与否的原因)。郎郎还有一些华人经营的APP,有各种各样的国内食品,买了可以送到家门口。比如说之前买的肉粽和肉夹馍,就做得非常地道与好吃。

澳洲阳光和雨水都很充足,所以蔬菜都是大个的。菠菜有奶奶小手臂这样长,鸡毛菜不说明的话会以为是小青菜。说句玩笑话哦,与澳洲丰乳肥臀的女性相比,奶奶真算苗条一族。哥哥学校有个课后兴趣班是芭蕾舞,走过路过看见一个个大码长腿的女孩,在那儿嘭喳喳嘭喳喳抬腿旋转,笑曰这样的芭蕾独树一帜。

在这里奶奶不担任采购与买单,所以各种食品的价格不清楚。只是每一顿在外面用餐的时候会问:多少钱?想想自己现在也真是“寿头”(很傻的意思),以前是决然不会问这么傻的问题。当然奶奶也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了解悉尼的市场与消费。这就是天下善良老妈的本性吧:总觉得花钱太多孩子们会很辛苦。

在这里奶奶一共买过两次面包。第一次是大孙子陪着去买的,买的时候刷卡,店家也没给账单,所以不知花了多少钱。买来的花式面包都说好吃,奶奶挺高兴的。于是有了第二次自己前往买面包的事情。因为孙子不在身边,奶奶看着店家输入每种面包的价格,总计是42澳元。也没有觉得贵,在上海乌鲁木齐路买的面包,单个都是很贵的。

回家后兴致勃勃告知爷爷自己去买了面包,他随口一问:多少钱?我说42元。“啊,这么贵?侬买呃啥面包?”我拍了照片给他看,回复:“哦,这是花式面包,是比较贵的。”晚上儿子回家,我问面包买贵了么?他一听42元也吃惊:这么贵?看了面包后说:有几个算蛋糕,是要贵一点的。奶奶心里有点挖涩(做傻事)。某日跟着他们到超市,特意看了当作主食的切片面包(一大包的哦),2~3元的不少,4~5元的算很好的了。嗯,自己是买贵了。

想起儿子还在墨尔本读硕士的时候,为出游阿邦在超市买面包,他挑的是花式儿子挑的是切片。问:为什么?答:留学生穷呀,一般都吃这种面包。这也是他在香港、澳洲读书多年后,我第一次知道儿子的生活模式。因为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他报预算我们按需汇款,从未深究这些生活费能负担怎样的生活水准。可谓儿子懂事,父母心大。然而工薪阶层为孩子支付留学费用,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不容易的。

其三:澳洲体检非常人性化

我们有个体检项目,是在三月中旬奶奶临到澳洲之前接到通知的。为爷爷在上海预约,一周后即可体检,五天出报告;奶奶因为第三日就要飞澳洲,无论怎样与体检机构商量都无法插队,儿子说就到澳洲来体检吧。他当即向有关机构预约,结果约定的检查时间是516日,整整两个月之后,且费用比在上海贵了许多,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516日,奶奶早早吃了高血压的维持量药。知道自己逢大事血压必然飙升的特点,当日加量服用,期待能够“维稳”。预约时间是上午九点,与儿子按照澳洲的习惯,于8:55分进入体检机构。前台与登记对话由儿子承包,我始终保持微笑。许是年龄的关系,较之于年轻人被询问的繁复,我们很快就完成了登记。工作人员告知:体检时家属不能陪同。儿子很不放心,奶奶虽然有忐忑但与儿子说没事,更何况他已经提前预约了翻译。

进入玻璃门后,两位工作人员用肢体语言+微笑相迎,得知为照X光自己要换衣服。工作人员给了一个号码单,陪同到更衣室与储藏柜前。。。换了衣服以后,她指着号码单告诉我看编号等待体检。我是C51,稍微一琢磨,C就是中国人的代码。不同国家的人代码不同,这样医生护士在体检时就一目了然。

登记的时候工作人员就预先征得同意,体检项目可按空档来,这样能提升效率。第一个项目就是照X光,工作人员用图片提示把头发扎高,然后以身形告诉你用怎样的呼吸方式作配合,然后就是咔嚓一下完成任务。

第二个项目是抽血、量血压、称体重、查视力。开始之前护士问:能用英语交流么?我摇头。她微笑示意无妨,拿出厚厚一个图片+文字的夹子,我一看至少有二十多种语言。配合着找到“C”中文这一页,所有的检查须知全部有中文提示。一样样告知,并都询问是否同意。量血压,我虽然告诫自己不必紧张,但血压还是169/105. 护士与我都耸耸肩,她表示无妨,我表达无奈。测量第二次,159/91. 还是偏高。她示意我没关系。我也知道没关系,但是心跳血压不受自己控制呐。其他都很顺利。

最后一个项目就是由医生问询与检查。那是一位有年资的东南亚裔女医生,小巧玲珑的个子,非常和蔼可亲。问了几句就拨打翻译机构的电话,然后女翻译在电话中陪伴完成整个问询,包括是否有恶性、传染性、血液疾病,是否同意医生进行身体检查,等等。再次测量血压,还是偏高。很无奈呀。身体检查有图示,告知用怎样的方式完成。

由于之前填写过体检表,身体症状已经如实告知,所以检查很顺利。她摸到剖腹产的伤疤时问了什么,奶奶听不懂也无法回答,从体检床上结束后医生问电话中一直等候着的翻译:这伤疤是做肾结石手术留下的吗?我听闻一下子笑了出来,说是生孩子剖腹产留下的,肾结石是微创手术。翻译告知了医生,三人同时很轻松地笑了起来。医生通过翻译问我:还有什么问题么?答复没有。翻译说体检就到此结束了,你除了血压有点偏高其他很健康,医生给GP(全科医生)写了一封信,告诉之后可以根据此信找GP关注你的高血压。五天内若没有电话联系,说明血检也合格,我们就直接将体检报告寄给签证中心。

OK。两个月漫长的体检预约顺利结束。

其四:澳洲医疗最基本的介绍

澳洲诊所(Clinic):诊所是澳洲数量最多而且也是最普遍的看病场所,一般家庭医生/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也就是澳洲人常提到的GP,会在诊所里为病人服务。澳洲人平常遇到个头痛脑热或是身体上的小问题都会去诊所找GP看。

在中国看病基本是哪家哪个科室好就去哪个医院,通常没有固定的一个医生。在澳洲,如果想全面且便捷地享受医疗系统的福利,需要认真地选一个GP作为固定的全科医生。因为,澳洲的GP不仅会帮病人做开药单等小事,还会保存完整的医疗记录。这些详细记录是去医院看病时,必须具备的东西。

如果持有Medicare医疗卡(澳洲医保卡,PR或公民才能申请和使用),通过GP全科医生的推荐去公立医院可以免费看专科医生;如果有个人购买的私人保险,那么可以直接预约医疗中心里的专科医生,但是也要提前和保险公司核实一下可以报销多少钱。也就是说如果GP全科医生发现病人的病情超出了能力范围,在经过层层检查后,根据检查报告的严重程度和病情,GP会决定该推荐病人去相关的专科医生就诊。

收费标准:专科医生通常可以自行决定诊疗费。根据不同的专科和地区,专科医生诊疗费可从一百至数百澳元不等。Medicare:如果通过GP全科医生推荐的话是免费的,否则 Medicare可能降低医疗费用的报销额。(Medicare按照MBS专科医生诊疗费标准报销 85%的专科医生诊疗费。超出报销标准的费用需由病人自己支付。)

奶奶澳洲生活的所见与所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