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我需要你!

标签:
亲子教育爸爸妈妈我需要你可亲性投入性回应性 |
分类: 亲情 |
2024年4月14日星期日
今天是个很快乐的周末。早上小哥俩帮着爸爸一起洗车,妈妈和奶奶将哥哥所有的校服都清洗了,因为有两周的秋假。然后,妈妈去与老同事们聚会,爸爸和奶奶带着两个小朋友到一个商场去玩,那里有一个比较大的室内儿童乐园。
昨天悉尼的一个旅游热地爆发了突然事件,下午三点多一个持刀的嫌疑犯,在商城无差别地用刀捅杀路人,造成几死几伤的恶果。媒体报道最先冲上去的时一位女警察,非常令人敬佩。之后电视台进行了密集的播报,始发地都是荷枪实弹的特警。采访中一位市民说悉尼二十多年没有发生这样的恐怖事件。
今天我们原本计划到City , 妈妈会友,我们玩耍,然后一起回家。因着昨天的突发事件,我们就不去市中心了,到离家二十分钟车程的Shopping mall 游玩,以奖励哥哥本学期比较优异的学习成绩。
我们四人吃了午饭,小哥俩兴冲冲地奔向游乐场,爸爸和奶奶买了两张成人票,坐在里面刷手机、聊天,以度过对我们而言漫长,对他们来说无比快乐的两个小时。
以前弟弟还小的时候,这样的游乐场爸爸或者妈妈要陪伴或保护的,现在六岁半的哥哥带着四岁的弟弟玩,大人就不用陪着了,爸爸妈妈说有一种解放了的感觉。
奶奶和爸爸分别带着耳机,看或听自己感兴趣的手机视频。奶奶在与成都的一个朋友网上聊天,内容广泛,海阔天空;又抓紧时间与爸爸聊天,因为平时这样的空闲时间太少了。正聊着,听到一个小朋友在叫爹地,儿子敏锐地站了起来,果然看见满头大汗的弟弟冲了过来,高声叫:“爸爸,我需要你。”爸爸立即冲了过去,好一会没有回来,奶奶正担心的时候,爸爸在一家亲的群里发了视频,小哥俩坐在火车头上开心得很呐。
等儿子回到休息区,奶奶问:弟弟刚才叫的是什么?“爸爸,我需要你!”哦,真好!临到两个小时游玩要结束的时候,又看见弟弟急匆匆地奔了过来大叫:“爸爸,我需要你!”等儿子再回来的时候我问:这次需要你帮什么忙?儿子指着二楼说要我帮他搭积木。
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会向爸爸妈妈求助:“我需要你!”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奶奶来悉尼将近一个月了,对两个小孙子,对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和亲子互动,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感悟。诚如爷爷所说:你这次到悉尼陪伴孙子太重要了,在他们的儿童时代植入奶奶的亲情非常重要啊!
分享一篇文章,与朋友们共同学习。
爸爸媽媽我需要你 你在我身邊嗎?即學A.R.E回應孩子需求
原文網址: 爸爸媽媽我需要你 你在我身邊嗎?即學A.R.E回應孩子需求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78952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美國婚姻輔導大師Dr. Sue Johnson在她的輔導理論提出,維繫夫妻感情關鍵的元素:可親性(Accessibility)、回應性(Responsiveness)和投入性(Emotional Engagement) ,三者簡稱「A.R.E.」。簡之而言,就是伴侶需要依附時,另一伴侶能做到「你需要我,我在」。
「A.R.E」在孩子身上同樣有效,如果你想成為孩子的「安全堡壘」,讓他們能夠勇於探索世界,樂於學習,發展大腦和建立健康品格, 「A.R.E」就能夠幫到你。
Accessibility可親性
讓孩子感到父母能隨時回應他們的情感需要,特別是當孩子有需要時,能隨時得到父母的安慰及支持,而不會讓孩子感到被責怪。
Responsiveness回應性
父母能給予孩子敏銳且適切的回應,既能讓孩子安心表達需要,也能滿足孩子表面及深層的需要。
motional Engagement投入性
人在心在的陪伴,孩子的心身理需要都得到父母全心全意的關注並得到同理的回應。
孩子氣質不同,回應也有不同
給予孩子回應也得留意孩子的氣質。有些孩子平和、具安全感,父母耐心的陪伴可能已經足夠;倘若孩子安全感不足,較遲緩、較敏感、較脆弱等,父母就得用多點耐心和時間去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父母要緊記,孩子需要時間和體驗才能信賴父母能無條件地接受自己的任何情緒,對父母的安全感才能得以建立起來。最後,父母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是建立「A.R.E」親子關係的先決條件。
參加資料:
蘇珊強森 著,劉婷 譯(2022)。《情緒取向治療全解析》。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