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丽达老潘
丽达老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718
  • 关注人气:2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潘镜芙院士珍贵史料:5岁投稿的画作与16岁时写的作文

(2024-03-10 12:10:24)
标签:

父亲珍贵史料

5岁投稿的图文

16岁投稿的作文

曾经录取的大学

中国科协年会

分类: 亲情

 

2024310日星期日

昨晚,“丽达老潘”公众号热心读者赵杨女士联系我:

尊敬的潘阿姨:您好!刚刚在民国报刊数据库里检索了一下,查到了令尊7岁的照片和画作、18岁的一篇作文《父亲》。不知这两条史料您有没有?我发给您。

  丽达: 是嘛,太珍贵了。似乎从来没有见过呢。

赵老师:我这就发给您:)

 

潘镜芙院士珍贵史料:5岁投稿的画作与16岁时写的作文

潘镜芙院士珍贵史料:5岁投稿的画作与16岁时写的作文
潘镜芙院士珍贵史料:5岁投稿的画作与16岁时写的作文

       丽达: 这张照片看到过,但是图画与配文第一次见到。从图画来看,七岁父亲投稿的时候还在故乡南浔,是浔中附小一年级的学生。笔迹的确是父亲的,尤其是国旗的“国”,与父亲成年后的笔迹如出一辙。

赵老师: 哈哈太好了!是啊,您父亲7岁的骑自行车照片,我在您公众号看见过,因此确定就是同一人。配文可能也是您父亲亲笔写的毛笔字。看起来像7岁小朋友的字。

丽达:是的,看父亲自己写的字就是7岁,但看期刊索引是1935年出版的,父亲19301月出生,投稿时只有5岁?阿邦说只要查出刊登作品的画报是哪一年出版的即可。这个任务我只能委托赵老师了。。。

赵老师:我查了一下,《小朋友画报》1934年创刊,您父亲的图画发表在1935年第2卷第28期《小朋友画报》,这是半月刊。这是刊登您父亲期刊的封面、封底。有发行信息。我估计您父亲写的是虚岁,28期,民国24年(1935年)815日发行。您父亲1月出生,可能多算了两岁的虚岁。

潘镜芙院士珍贵史料:5岁投稿的画作与16岁时写的作文

丽达:这就是了,1937年日寇打进故乡,祖父率家人逃难。也只有在1935年国泰民安的时年,祖父才有心境为父亲在《小朋友》画报投稿。

赵老师: 您父亲回忆录里:上小学三年级时(1937),“七事变发生,抗日战争爆发了。就在这年的“八·一三,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上海军民英勇抵抗。我跟在大人们后面,每晚收听电台中广播的战况,父亲和店铺的职员们则把战报抄写成大字报,张贴在大门外以示振奋。一开始时,从前线传来的都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可是随后战况不好,突然传来消息说数万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了!中国军队无奈,被迫从上海撤退!为什么?“唉,小日本陆路难进,就转奔海路袭来上海,他们登陆时畅通无阻,就欺负我们中国没有海军呀!”听到父辈们忧伤的谈话,我幼小的心灵中,多么希望我国能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啊!

您父亲1937年已经三年级。所以1935年一年级没错。画画下的毛笔字写的是“中附小一年级生 潘镜芙”。中附小=南浔中学附属小学,实岁5岁就上一年级了。画画时“放暑假”,实岁5岁半。

丽达: 你太厉害了,专业档案工作管理者呐。赵老师:哈哈,历史考据学术训练的结果。请继续看赵老师昨日给我的第二个震撼的信息:父亲在1946年投稿在《开明少年》杂志的作文--《我所熟悉的一个人:父亲》

潘镜芙院士珍贵史料:5岁投稿的画作与16岁时写的作文
潘镜芙院士珍贵史料:5岁投稿的画作与16岁时写的作文
潘镜芙院士珍贵史料:5岁投稿的画作与16岁时写的作文
潘镜芙院士珍贵史料:5岁投稿的画作与16岁时写的作文

       丽达: 作文读了非常感动,热泪盈眶。祖父的形象在父亲的作文里面栩栩如生。如果父亲还在世,再读自己这篇作文,一定也是感慨万分的。丽达:太感谢了。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也是家族珍贵的回忆。

赵老师: 我读了也非常感动,抗战期间家业艰难,父亲想买一支钢笔给儿子却力所不逮,儿子体谅父亲。非常感人!

我将赵老师给的珍贵资料转发给为父亲写传记的王艳明教授,他读到祖父教育父亲的那段文字这样写道:

不是潘老自己写,要是别人讲我肯定怎么都不会相信。1946年,应该是潘院士苏州读高中时所作。小时候家境好,又是长孙,难免奶奶等一干长辈娇惯了些;后来逃难,到上海苏州日子就越过越清苦,加上父亲的严厉,性子也就慢慢磨砺出来了。难得真实真性情。

丽达: 我也难以想象成年后儒雅一生的父亲会掷碗,可见祖父的教育很严格。

父亲这篇作文之写得真好。首先,是描绘出祖父的平易近人,作为晚辈的我们也是第一次晓得祖父与子女之间这样有趣;其次,是祖父对孩子德才并举的严格教育,生动的举例画面感很强;第三,国难时期买一支钢笔的不易,作为长子的父亲晓得体恤祖父当家的难处;最后,作为一个爱国的商人,祖父对抗战、法币的国策深刻的理解和支持。

父亲的作文令我很感动,将祖父的家国情怀描述得很真实,也因此才有父亲的传承与一辈子的发扬光大。

赵老师:潘阿姨好!昨晚又查到两份您父亲的建国前史料。分别是交通大学和中央大学在1948年《申报》刊登的拟录取新生名单。因为太晚怕影响您休息,现在发给您。

潘镜芙院士珍贵史料:5岁投稿的画作与16岁时写的作文
     1948.)·8.30,版·交大度及格。新名單發表。須體查口後正式取。下月廿七開學十月四日上……(八)水利工程系正取生二十八名,吳經 ,于渤, 醒,周本省,奧鳳池,,李其煌,周息沛琛,宣宙,沈嘉澍,李永治,程啟東,高惠中,李?宗,昭崇,朱家瑛,梁瀚,定武,張誠正,林語倫 ,郭嘉安仁,振中,杜基,取生五名,王林,郭瑞,周氐,,?楚

潘镜芙院士珍贵史料:5岁投稿的画作与16岁时写的作文

1948.Fulltext.)·9.6,1948,版·中央大新生滬區錄取名   ……(二)電機工程系:又新,袁季修,王傳義,魏信方,劉經傳,席德明,王良志良,友三,王生, 猷,王正群,陳鳳祥,沈沐光,陳綱仁裕,錢聖己,黃顯鎮家 ,朱育,徐南,郭嘉繆東山,福澄,樊蔚承根,董正,洪福明,翔,志正,林致恕,,郭宗暴,蔡明璋,郁涵,海秋,何潤華立群,沈嘉澍。

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上,一位院士的报告,引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镜芙的深深思考。

潘镜芙院士珍贵史料:5岁投稿的画作与16岁时写的作文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赵老师提供的珍贵史料,使我们后辈得以知晓父亲自幼以来的经历,书香门第要代代传承,任重而道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