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哪里养老,悉尼还是上海?

(2022-10-20 21:13:52)
标签:

养老模式

精神自由经济独立

生命的尊严

分类: 生活

20221020日星期四

在悉尼的阿邦就要回国了,老朋友们相约再碰一次头,说这一别又要很久才能再见面。是呀,自从儿子到香港去读大学以后,这是阿邦与他及他的一家人相聚最久的日子,正直两个小孙儿智力拓展、亲情夯实的基础阶段,彼此都很珍惜。

与同龄的老朋友们见面,聊啊聊就会聊到养老的问题。老朋友们是两对夫妻,在悉尼已经生活了很多年,都是早早地把孩子送出来,然后自己也过来帮着照顾第三代,获得了PR(永居),安居得很。

图片1

在哪里养老,悉尼还是上海?

他们问阿邦,你们未来在哪里养老?在上海还是在澳洲?这个问题对出生于50年代的人来说,难度近乎哥德巴赫猜想,看似1+1 那么简单的题目,却因为千变万化的解题模式与答案,让很多尚未或正在答题的人难以决策。

记得之前阿邦MBA的同学从墨尔本来看他,也讨论了这个话题,并把她周围朋友们的情况做了介绍,有父母倾囊而出、第三代长大后却不被待见的;有因为语言问题,整日囿于华人圈里,始终难以真正融入社会;有国内与澳洲因为身份与地位的差异,在此地难以享受过于寂静的生活;有担心以后真正老了住进养老院,外国话听不懂而将度日如年的。。。

图片2

在哪里养老,悉尼还是上海?

我虽然数次到澳洲,但每次时间都三个月左右,并没有真正沉浸到周边的社会生活里。也因为语言的问题而胆子很小,很少一个人出门;好在我本来就很宅,用阿邦的话来说,只要给丽达网络与电脑,她很能够适应这种宅家为主的生活模式。但吃五谷杂粮的人,日后总要有看个病配个药的事情,如果什么都要麻烦孩子,对一贯主张精神独立的我来说,是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状态。

父亲早就和我说,每天学几个单词,日积月累就能有一定的词汇量,不仅能与第三代交流,更是方便自己的生活。可惜,我以种种理由推诿而不认真学习;而一般华人区的生活模式虽然方便,我却不是很欣赏,远不及我们上海呢!

图片3

在哪里养老,悉尼还是上海?

写到这里,想起昨晚阿邦告诉我:几位老朋友都是我们的年纪,身体非常好,中老年的基础疾病很少。他朋友说:“孩子讲澳洲好,好在啥地方,就是带不走的空气和阳光么?”我一听就笑了,正是空气、阳光还有放心的食品,给到他们健康的身体呀。

他们在澳洲生活了很多年,应该说是很习惯了,为什么还未确定在哪里养老呢?就如同很多新上海人的父母,宁可在老家挂念孩子却不愿意来上海同住,说这里没有自己的生活圈,陌生的人群陌生的地界,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一点没有归属感,还不如在老家呆着呢。

想想也有趣,国内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差别,悉尼与上海的差别,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异曲同工的: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父母亲们的养老生活,不仅要有儿孙同堂,还要有精神生活呐。

图片4

在哪里养老,悉尼还是上海?

我最近连日奔波,昨天上午头疗、下午足浴以求解乏。在足浴店碰到了两位老人家,一位是98岁的老奶奶,由64的老幺儿子陪着来;一位是95岁的老爷爷,由家政阿姨陪着来。老奶奶思维清晰,谈吐自如,还特别体恤为她做足浴的技师;老爷爷则是有点清高的,报了自己的年龄后并不多语,但按摩结束后自己起身上厕所,然后慢悠悠却颇为稳健地阿姨搀着离开。有这样两位老人家同堂足浴,在座的我们简直就是荣幸至极了,如同身边一位70多岁还在生意场上忙活的老板说:这才是真正想得穿的人生呢。

是呀,都说人要想得穿一点,对自己好一些。但很多中式父母,以奉献为自豪,劳心劳力还要贴钱给孩子们,并无怨无悔。对此种养老模式我实在是不能认同。而“养老”之前与我来说是唯恐避之不及的话题,讨论不就说明自己正在或者已经老了么?那怎么可能!但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不可能,就如同人总归要老的,任何人都必须面对养老的标准与选择。如同老百姓们说的:医院多跑几次,就对生命有彻悟。

图片5

在哪里养老,悉尼还是上海?

我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养老,在手脚灵便和思维活跃的时候,日子要过得有点意思,奢华不属于我的能力范畴,但要有点格调与品味,否则还真是度日如年了。

你有怎样的格调,你怎样花你的钱,用它带来什么样的养老模式,这样的模式使你未来的生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对养老才是更紧要的问题;至于在哪里养老,其实并不真正是个难题。

我认为:要有点钱,不要太多;有点自由,也不要太多;但一定要拥有大量的健康。人的精神自在与肢体自由互相匹配,才能够拥有“生命的尊严”。钱和健康,对于一个生活在商业社会里的人来说不可或缺,否则你会生活得没有尊严和安全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