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的“冷不丁”,有惶恐也会有温暖

标签:
冷不丁的打击对善意要感谢通透地做人 |
分类: 生活 |
2022年10月12日星期三
今日一大早还在睡意朦胧间,瞥见手机里的楼宇群组长发了通知,说咱家的楼栋因有密接,即刻开始封控,通知字里行间中一系列的关心措施,让突兀而来的烦躁被压制了:封就封呗。
侄子前几日莫名红码,连累侄媳和侄孙都被封控在家;前几日因为婆婆要一大早去医院检查预约不到出租车,请干女儿帮忙预定网约车,才知道她因为到过某个商店被封控在家,当时同行的先生与公婆全都没事,我还笑言她就是发财的命,如此的低概率事件也能邂逅。这会儿自己也被封控了,缘由是楼宇里有密接者。
因了干女儿帮忙预定的网约车,昨日一大早顺利到达闵行中心医院,七点不到医院门口排了一条长龙,都是为了等待进入。我和婆婆及小刘阿姨在有些凛冽的秋晨中等候,懊恼没有为老太太戴一顶帽子,急中生智拿出漂亮的购物袋,花样地给婆婆戴上。
进了医院虽然各种忙碌,在我统筹安排下见缝插针地完成了多项检查。比如闵行中心医院的管理很人性化,开单时有好几个不同类别的预约项目,我与工作人员讲老太太出门不方便能否安排在一天?欣然同意了;即日本来是下午预约的项目,上午等候间我去询问,彩超和MRI都同意将检测在上午做了,做彩超的还是一位主任医师,耐心细致,给人一种天然的信任感。
唯一等候了两个多小时的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做完以后才知道医生为什么不同意上午坐,因为过程真的很耗神伤力,婆婆简直是做了一回女英雄。终于完成了所有的预约项目,婆婆已经疲惫不堪,小刘阿姨推着轮椅勇往直前,把本来就方向感不好的我弄晕了,怎么也找不到最便捷的出口。问啊、绕的,在某一条车道上,不断避让身边的小车,终于来到了一个轮椅可以出入的口子。然而出得医院门一看,是一条拥挤不堪车辆如梭的小路,我顿时犯愁,怎么定位标志叫到申城出行的出租车呢?
正着急间看见一辆橘色的出租车,印象中这是只能在闵行区行驶的,但还是招呼了他并问:能进市区么?英俊的小伙子回我:能进。赶紧上车!他一回头看见我为难的表情,赶紧将车子靠边一点,走下车说我来放轮椅,你们搀扶老人上车。从9月28日为婆婆预约了这一系列的检查,到此刻我一直紧绷的心终于松弛了,对帅司机一连声地感谢。
路途中我对小伙说,自己有驾照很多年,但一直没有开车,现在是全废了。平常日子里总是以绿色出行而自傲,但到了现在这种非常时刻,就是懊恼得很。他十分善解人意地笑了。我说能够碰到你这样的好司机真是我们的幸运。下车,他帮我们把轮椅拿下来,我扫微信付款码的时候37元凑整为50元,然后给帅司机看了一下付款信息。他笑了,我也笑了。面对所有的善意,我们都要及时表达感谢,这样才能够鼓励陌生人之间有更多的善意。
就比如今天咱们楼栋早上冷不丁地被封控,大家都毫无思想准备。101室住户在楼群里问:@老向、杨书记,我母亲现在中山医院住院,我今天上午要去签字,明天去接出院,怎么办?我最近天天都在医院做单管核酸检测,这些天和楼内其他住户无接触。
杨书记回复:某老师,根据疾控政策,由于没有直接接触,你们这栋楼的封控,一般是48小时内两次核酸无异常就可以解封。您这边医院母亲看病的签字,因为要执行封控楼没有居民可以外出的疾控政策,您看是否能委托一下家里人签字;接妈妈出院能否延后一天,这个楼解封以后就可以外出。作为我们居委,大家的想法都了解,疾控政策调整和制定的权限不在居委,也请大家理解。
101住户没有后文,不知如何解决他母亲签字与出院的问题。我则庆幸还好是今天封控,若是昨天,那我婆婆预约很久的检查就不能如期进行。每一个“冷不丁”的拜访,有麻烦也有天意,躲是躲不过的,只有勇敢且坦然面对,然后用庖丁解牛的方法,将问题分解成可操作的步骤,在可能的范围内争取最好的结果。这过程中情绪管理非常重要,理性与积极的心态,是能将结果优化的;认怂则会放任自流一溃千里。
楼群里502住户留言:邻居们大家好,由于我公司出现了疫情波及了大家,影响了各位的正常生活,我感到十分内疚和抱歉!
我看到后立即留言:@28-502 不要这样说,现在都是身不由己的。咱们楼里一直互帮互助的,两天一下子就过去了。
401住户留言:@28-502是的,共同渡过。
101老妈住院要签字与出院的住户留言:是呀,不可控事件,我们只能自己保持好心情,健康平安。
楼组长老向:的确是这样,作为我们普通老百姓,团结、包容、理解,共同承担才是真的。
9月2日俞敏洪与冯唐直播对话,冯唐说了这样一句话:偶尔治愈,经常缓解,总是安慰。这是一个好医生的心态。
俞敏洪:医生对人性的理解,比治疗病人多活几天更加重要。我总结了医生的3个要素。第一,医生自己必须参透生死问题,否则天天面对死亡的压力是巨大的。
第二,医生应该了解病人自己想要的生命状态,如果不了解,只根据医生自己的感觉甚至过度治疗,是没有必要的。
第三,医生必须要有仁心,必须起到对病人总是安慰的作用。
冯唐:是的,其实我们也要像医生一样,接受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接受人的现实,这也是减少癌症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
他俩都是我比较关注的人物,彼此阅历中有太多的“冷不丁”,都非常人可一笑了之而过的,所以欣赏他们做人做事的方法。看着点学着点,做人通透一点,就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不请自来的“冷不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