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正式开始学弹钢琴了,弟弟也跃跃欲试

标签:
儿童学琴 |
分类: 亲情 |
2022年3月25日星期五
孙宝哥开始学钢琴了,为了选择最合适的老师,先后跟着三位年轻的钢琴老师上了体验教学课。第一个老师是愉快式的教育,上课简单轻松;第二个老师有难度的,跟着五线谱练习的时候,嘴巴还要跟着哼唱。两位老师的课上了以后,妈妈问孙宝哥:喜欢跟着哪一位老师学钢琴?以为听到的会是第一位老师简单轻松地学琴,不想他回答:第二个老师好,学琴很有劲。这倒是出乎了大人们的预料了。
妈妈小时候学过弹琴,所以就承担了在家里的辅导与陪伴工作。外婆已经回国,爸爸妈妈工作之余,要带两个学龄前儿童,不仅要管好吃喝拉撒,还要开始学龄前的各种技能学习,因此就更加忙碌。即便这样,还总是看到妈妈耐心细致地陪哥哥在家练琴。
爷爷奶奶都不会弹琴,所以看到哥哥认真坐在钢琴面前,先左手在琴键上辨音,一个手指找准一个位置,深感不易!妈妈在陪练的时候还是那样温柔,不断地纠偏、确认、鼓励。所以小朋友脸上的表情是预约的。一方面是真心欣赏,一方面又是鼓励孩子,爷爷尊称孙宝哥为周老师,请他答应以后教爷爷弹钢琴,小周老师非常高兴地允诺了。。。
爷爷奶奶很同意妈妈的观点,四岁多的孩子刚刚学琴,不要机械地完成每天多少时间的训练,每次弹琴只要态度认真,正确完成练习。这样,不至于在学琴之初就产生厌烦心理。我们不奢望成为钢琴家,只是希望通过学习弹琴,开发右半脑和儿童智力。因为学习钢琴不但能使十指受到刺激,而且能使脑、眼、手、脚、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协调配合,长期训练使孩子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听辨能力以及观察力、注意力、忍耐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发展。
图片:创新能力
上个星期五,奶奶在微信群里问“今天弹琴如何呀?”妈妈回复说:老师被“新冠”了,听课一次。今天又是周五,妈妈发来了一段老师弹琴的视频,说是这礼拜我们的作业。奶奶回复:哦,正想问那位老师不知生病好了么?这是一位华裔老师呢,很可爱,气质特别好,这双手简直漂亮极了。从视频来看这个作业颇有难度哦,哥哥能完整弹出来么?如果可以,就很厉害了。
妈妈:他不会弹这么快。老师的妈妈教高级学员,老师是女儿教小朋友,教材是她妈妈自己编写的。背景里还听得到另一个钢琴声,是老师妈妈的学生在弹。奶奶:哦哦哦,难怪了,我直觉这个老师非常好的。写来写去太累,妈妈就打视频过来,说这位老师是哥哥好朋友的妈妈介绍的。老师一家来自香港,家里钢琴就有好几架,还有其他很多乐器。老师的姐妹们都会乐器,是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
上周请老师的妈妈对哥哥进行了学琴前的评估,说各方面都是符合要求的,自己的时间已经排满了,可以请女儿可以教小朋友学琴。她们家的钢琴教育和其他老师不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五线谱,而是从开发智力的角度出发,将学乐理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经过训练以后,可以在复杂的乐谱中形成举一反三的融合效果。奶奶一听就非常赞赏:嗯嗯,如果可以,就长期跟这位老师学习吧。
结束视频不久,妈妈发来了弟弟“乱弹琴”的视频和照片,曰弟弟看了很多遍老师弹琴的视频,然后自己下楼去弹琴了。奶奶之前就看过好几个弟弟弹琴的视频,回复道:他的模仿力非常强,手掌的力度很大,看来他也是适合弹琴的。从视频看因为他腿短,所以弹琴时总要歪着头去看脚下的凳子。以后可以将他的脚凳垫得高一点,免得养成弹琴时总去关注脚下的无意识习惯。
妈妈:嗯是的,琴凳、脚凳要调好。今天上课老师一上来就把琴凳高度给哥哥调了,我觉得很好。奶奶:对,一上来就养成好习惯,未来可以不用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调整。新的老师非常关注细节,很重要呢。请一位好老师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教孩子学琴,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效果如何?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有了好老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怎样正确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和要求,并加以贯彻执行。据说听课时记笔记是非常重要的(看来学琴和学其他知识都是一样的)。一份好的听课笔记,能详尽地记录了孩子学琴的全过程,如记录弹琴的姿势与方法、学琴所使用的教材等等,对研究、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都是有好处的,也是课后练习的重要依据。
图片:探索未知的世界
随着孩子们的日夜长大,最基本的生存养育已经完成,儿子夫妇开始投入精力、财力、能力,陪伴孩子踏上学海生涯的漫漫长路,同时还要保持自己在职场的良好状态。为此他们将日常生活尽量简化,小哥俩在父母全身心地陪伴下,用愉悦的态度学习知识、挑战技能。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