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梨、冻柿子——东北系列小故事之四

标签:
过年守岁东北冻梨冻柿子 |
分类: 往事印痕 |
说起这冻梨、冻柿子,东北人可是再熟悉不过的。在以前,这可是东北人冬天里主要的水果了。自打进了腊月门儿,市场上就可见到这冻梨、冻柿子了。即便是在那计划经济、凭票供应的年代,这冻梨、冻柿子的也是见钱就卖,从不需要什么票了证了啥的。
冻柿子与冻梨,同为冻货,但这冻梨更为人们所欢迎。要问这是为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它在美味的同时又比较实惠。
冻柿子个头大,一斤也就约(yāo一声)两三个,不抗吃。而这冻梨就不同了。那个时候卖的冻梨都是由花盖梨冻成的;个头小,个数多,两三斤就能缓上一盆,抗抓挠。家里来拜年的,让点糖果,给个冻梨,足显主人家的热情。而你如硬让人家吃个冻柿子,人家可没法吃。一个大磨盘冻柿子下肚,饭量小的都快吃饱了。再说了,人家得吃多半天;因寒暄几句过年嗑儿后,人家还得赶紧去别人家拜年去呢。最关键的是待客(qiě)的成本太高,这一个冻柿子的价钱快能约一斤冻梨了。
院子和屋里都收拾利索了,对联福字也都粘贴到位了。房前屋后,不时传来几声零碎的鞭炮的响声。屋里炒菜、做鱼、炖鸡的香味也飘出来了。全家人围坐在大炕桌前,年三十的大餐开始了。
当炕桌再次的摆到炕上时,糖果、瓜子、松子、榛子自然是少不了的,一盆缓好的冻梨也会摆到了桌上。
吃上几个冻梨,立马觉得凉爽了不少;肚子也舒服了许多;因这冻梨不仅可以解热去燥,还可解油腻呢。
那年月,家中没有电视机;三十晚上也就少了这助兴的文化大餐。过年吗,也还是有着那个时候过年的样儿的。一家人先是围坐一起包半夜和初一早晨的饺子;然后有打扑克的,有看热闹的,也有听收音机里播放的歌曲、戏曲和相声的。
不管咋说,年三十晚上的前半夜是不能睡觉的;就是你想睡,家里大人也不会同意的。听老人们讲,这叫守岁。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气,有精神头儿,身体不得毛病。
要是实在觉得困了,有些熬不住了,就会吃上个冻梨。这冻梨,虽然是用凉水给缓过了,可依然透着凉气。不管屋子里有多热,吃上几个冰梨,那可是立马就冰得个透心凉,那精神头儿也就给提起来了。
说到吃冻梨,这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用凉水缓透了的冻梨,
也有那心急并想练牙口的,抓过冻得梆硬的冻梨,上去便啃,伴着牙啃在冻梨上的咯吱声,那黑褐色的冻梨上便清晰地留下许多牙痕,露出里边白色的梨肉。一小块被啃下冻梨嚼过几口后,还带着冰碴便吞进了肚里。这冻梨在口腔中留下短暂的甜酸味觉后,所经“区域”也清晰地留下了丝丝凉意。这种吃法,一般人是“享受”不了的。这可能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穿衣戴帽,各好一套”吧。
那个时候的冻梨多是用花盖梨冻的,也有用大白梨的。而现在,因我们这儿紧挨着的东宁县城便是苹果梨的产地。所以这味美的苹果梨也就成了冻梨中的主力军。苹果梨又叫中华丑梨,它个头大,水分足,甜度明显增加,非常受食客的欢迎。
这几年,在冻梨、冻柿子基础上,由冻而生又出现了冻苹果、冻海棠果、冻山楂的,丰富的内容也就形成了一个活鲜鲜的冻水果家族。
以前想吃冻梨、冻柿子的,只能是在天寒地冻的寒冬时节;在春夏秋的时候,只能想想而已。而现在不同了,家家都有冰箱冰柜的,即便是在酷热难耐的三伏天,想吃冻梨、冻柿子也已不再是什么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