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博物馆见识古西域

标签:
吐鲁番历史玄奘与高昌国伏羲女娲吐峪沟石窟出土干尸 |
来到吐鲁番市,首先必看的是吐鲁番博物馆,它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其馆藏非常丰富,极具地方特色与历史价值,规模仅次于自治区博物馆,是新疆第二大博物馆。
↑
No.1 吐鲁番博物馆
↑ No.2 吐鲁番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
吐鲁番地区有很多值得光顾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阿斯塔纳古墓群,吐峪沟石窟,苏公塔,大墩烽火台,长城烽燧遗址……
有机会不要错过哦。
↑ No.3 高昌诸政权更替及行政体制
公元460年至640年,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了以汉人为主体的高昌国。高昌国历经了源于中原的阚、张、马、麴四姓180年的统治。
↑ No.4 玄奘与高昌国
唐贞观初年,唐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经求法,路经伊州(今哈密),高昌王麴文泰听闻即派使臣迎回。高昌王请玄奘为国师,遂结为兄弟,请玄奘在高昌讲经一月。玄奘临行时,麴文泰倾力资助多种物资,并派人护送,使玄奘安全途经西域诸国。
↑ No.5 唐代写本《大唐西域记》残卷(唐 公元618——907年)
这是1981年在吐峪沟石窟发现的《大唐西域记》最早唐代写本。据考证,《大唐西域记》应是当年玄奘著书完成后,赠与高昌王麴文泰后人的,虽已残破,但非常珍贵。
↑ No.6 高昌乐
高昌乐是西州汉人将中原的雅乐与西域的胡乐相结合形成的一种胡汉混合新乐种,反映了汉文化与西域文化的进一步交融。
↑
No.7
↑ No.8
角质杯(汉)
↑ No.9
三足刻画彩陶盆(晋——唐)
↑ No.10
彩陶
↑ No.11
彩陶
↑ No.12
袄教陶棺(麴氏高昌时期)
↑ No.13
镇墓兽(唐)
↑ No.14
镇墓兽(唐)
↑ No.15
彩绘陶俑(唐)
↑ No.16
藏蓝禽兽纹锦(高昌郡时期)
↑ No.17 伏羲女娲绢画(唐)
这幅绢画描绘了伏羲和女娲,代表了阴阳相对、生生不息,是唐西州时期的珍贵画作。色彩鲜艳,难得保存如此之好。
↑ No.18
雍容华美,仪态万千
↑ No.19
连珠鸟纹锦(唐西州时期)
↑ No.20
绢手提袋(唐西州时期)
↑ No.21
绢鞋、麻鞋(唐)
↑
No.22
↑ No.23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绘画
↑ No.24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经文
↑ No.25
吐火罗文和回鹘文典籍
↑ No.26
人物织金锦(回鹘高昌国时期)
↑ No.27 吐峪沟石窟第44窟复原(1:1比例)
吐峪沟石窟位于火焰山吐峪沟峡谷内,自唐代起称为“丁谷寺”。第44窟建于公元5世纪初,一直延用至回鹘时期。第44号窟是吐峪沟石窟中窟形完整、画面清晰、色泽鲜艳、保存较好的一座石窟,也是吐峪沟现存唯一的穹隆顶窟。洞窟顶部是莲花凿井,四个角有四大天王,四面有一佛两菩萨讲经图,中间是佛本生故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No.28
第44窟正面全貌
↑ No.29
窟顶部的莲花藻井
↑ No.30
窟侧壁的讲经图
↑ No.31
窟侧壁的讲经图
↑ No.32
绣花长腰皮靴(清)
↑ No.33
清朝平定准格尔部与大小和卓叛乱
↑ No.34
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形成的历史传统和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 No.35 吐鲁番盆地出土的多种古犀牛
巨犀化石陈列馆,展出的天山巨犀化石是陆地上曾经生存的最大哺乳动物,它生活在距今2400万年前的渐新世。
↑ No.36
坦氏板齿象
↑ No.37 吐鲁番出土干尸及随葬品展
这个展览是个特别的存在,其它博物馆鲜见。吐鲁番的干尸是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多种自然因素而形成的,它与古埃及以人工方式处理过的木乃伊有着根本的不同,所以说它是珍贵的标本。
↑
No.38
↑ No.39
萨满巫师介绍
↑ No.40
萨满巫师复原图
↑ No.41
萨满巫师
↑ No.42
↑ No.43
张遁夫妇
↑ No.44
苏贝希人
↑ No.45
世界上最早的人体假肢,距今2300多年
↑ No.46
弓箭袋(汉)
↑ No.47
庄园生活图
↑ No.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