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蛇曲乾坤湾

标签:
黄河蛇曲乾坤湾黄河栈道清水湾会峰寨 |
黄河——我们的中华母亲河,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自从盘古开天地,黄河便伸展她那坚强的臂膀,敞开她那博大的胸怀,拥抱着中国北方的广袤大地,这条长河蕴含了太多的自然、历史、人文,吸引着人们去探索、游览。
此次我们走“沿黄公路”游“秦晋大峡谷”,一路上几乎都是穿越黄土丘陵,伴黄河左右而行。其间我们见识过平静柔美、多姿多彩的黄河,也领略过怒吼咆哮、奔腾狂野的黄河,今天我们要去“延川乾坤湾景区”欣赏她的别样风情,去看那千回百转、蛇曲蜿蜒的黄河。
No.1
从延川县
→ 乾坤湾景区
No.2
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景区
乾坤湾景区(国家4A级)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乾坤湾镇。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乾坤湾、清水湾、会峰寨、黄河栈道、伏羲码头、千年古窑等。还有“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主要展出介绍了黄河及黄土高原的形成、自然概况、地质科普和历史人文。
No.3
乾坤湾景区全景图
图中那几颗红星星是我们此行游览的地方,游览顺序为:博物馆 → 乾坤湾 → 黄河栈道 → 清水湾 →
会峰寨。
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No.4
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网上图片 )
进了景区大门就是地质公园博物馆,我们自然是先进去补历史、地理、地质课啦。No.5
No.6
中华母亲河——黄河(全流域图)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彦喀拉山脉,呈“几”字形,自西向东流经9省地(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不愧为“中华母亲河”。
No.7
黄土高原(黄色区域)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包括陕、甘、宁、晋、豫、青和内蒙古7个省、自治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
No.8
秦晋峡谷
黄河穿过河套盆地后,折转南下,自北向南将黄土高原东部劈成两半,形成了黄河流域的最长峡谷。古时,这条峡谷以西为秦国,以东为晋国,峡谷因此得名秦晋峡谷。
秦晋峡谷北起河口镇,南到龙门,全长726公里,落差达607米,河谷深切300-500米左右,多数河段两岸形成悬崖峭壁。峡谷中部吴堡至壶口段为深切曲流峡谷,河流弯曲,水流湍急,险滩栉比,延川黄河蛇曲就发育在这一河段。
No.9
延川黄河蛇曲群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在流经延川地区68公里的河段内,黄河形成了5个大转湾,自北向南依次为:漩涡湾、延水湾、伏寺湾、乾坤湾、清水湾,这就是秦晋峡谷中的延川黄河蛇曲群。它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大型深切嵌入式蛇曲群。
像延川这么地域广阔、首尾相连、宏大壮观的蛇曲群,唯有在天上才能鸟瞰其全貌。我暗自思量,以后若有机会飞过秦晋峡谷,一定要选靠窗的座位,盯牢窗外拍那黄河蛇曲群,不能错过啊!No.10
黄河蛇曲类型
有关黄河蛇曲,听了这么多地质学名词和术语,提炼出以下重点:
1.
2.
a)自由蛇曲:主要形成于宽广、开阔的地区。河流切割不深,河床较浅并且不受河谷的约束,能较自由地迂回摆动。
b)嵌入式蛇曲:自由蛇曲形成以后,由于地壳持续抬升,等于给了河流向下切割的力量,河流保持着原有的蛇曲状态,直到深切到地壳岩石圈中,好像“嵌进去”一样,延川黄河蛇曲就属于这种嵌入式类型。
No.11
蛇曲的成因
蛇曲形成的原因较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简而言之,是河流长期侵蚀作用的结果致使河床的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前伸,河道的曲率逐渐增加而形成蛇曲。
参观地质公园博物馆还是挺长知识的,收获不少,尽管不能与专业水准相较,总比原先的专业“小白”好多了,本人认为很值得一看。
刚补完历史、地理、地质课,带着新鲜的记忆,我们迫不及待地去看那著名的黄河大转湾了。
No.12
景区内有2个黄河大转湾——乾坤湾、清水湾,我们先去了乾坤湾。
乾坤湾
No.13
乾坤湾入口
乾坤湾2005年被批准成为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
No.14
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
在这块巨大的“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石碑对面,有一座飞檐斗拱的“乾坤亭”,亭柱上雕刻着两行金字“天地造化乾坤湾,羲皇推演太极图”。相传,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曾在乾坤湾仰观天象,推演出了太极八卦阴阳学理论。
No.15
乾坤亭
亭子的地面是用石头铺成的阴阳太极图,恰好与山下的乾坤湾遥相对应。
No.16 )
乾坤亭是乾坤湾的最佳观景点,站在乾坤亭极目远眺,远山苍茫,近水潢潢,黄河犹如一条黄色巨龙游走于黄土高原的山峦沟壑之间。
No.17 乾坤湾(相机拍不全)
乾坤湾的画面太宏大,我的相机怎么都拍不全,看来要想拍完整非“鱼眼”不可啦。懊恼+后悔+遗憾啊
……
情急之下,突然想起手机还有“全景模式”呢,立刻掏出手机来个横向扫描,哈 ~ 哈 ~
哈 ~
眼前的的画面令人遐想,奥妙难度。在这岁月沧桑的黄河古道上,当初或许是开天辟地的盘古手执巨规不经意地一转,黄河便依轨迹归顺地流成了眼前这般模样——320度的倒“Ω”型大转湾,否则造型怎会如此完美?
No.19
黄河S型来
No.20 黄河又S型去
奔腾不息的黄河在这一来一去的回旋之间,看似一幅阴阳太极图。借问出自谁之笔?朗朗乾坤,天描地绘。
从乾坤亭拾级而下,可到达一个低处的小观景台,那里能更近距离观赏黄河。
No.22
一号观景台看乾坤湾
景内区还有其它几个观景台,不同地点的观赏视角和感受都不一样。从乾坤亭面对黄河的左手边沿着山崖边一条弯曲小径前行,走不远就到一号观景台,这里观景角度更好,拍全景无遮挡。此刻太阳恰好从云缝中探出笑脸,慷慨挥洒着金色光芒,乾坤湾也愈加明媚生动起来,感觉非常棒!No.23
乾坤湾里有游艇
No.24 母亲石
一号观景台附近有块10多米高锗红色的连体石,名为“母亲石”,因其形态独特,有“生命之源”之寓意。转过角度回头再看,“母亲石”又变得形似“苍鹰”。
No.25
母亲石
No.26
站在陕西望山西
No.27
No.28
定情岛
乾坤湾左侧河道中间有个形似大脚印的美丽小岛,它有个很浪漫的名字——定情岛。以黄河为界,河西为陕西(秦),河东为山西(晋),小岛恰好处于黄河最中央、两省交界的位置,这块在河之洲见证了历代两岸人民的友好往来,蕴含着永结
“秦晋之好”
相传,定情岛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上古时期,有个叫风华胥的姑娘,在黄河附近偶见一个硕大的脚印,一时好奇就踩了上去,忽然金光照身,随之有孕,怀胎十六个月之后,生下了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传说的真实性无从考证,当故事听吧。No.29
细看定情岛
细看定情岛,上面有不少建筑呢,据介绍有定情石、八卦迷宫、祖亭、伏羲雕像、黄河石林等景观。从伏羲码头乘船可以上岛参观,时间有限,我们没成行。
黄河栈道
在景区内驱车沿着山脊开,不久就到了黄河栈道。一进大门工作人员就发给每人一顶头盔,嘱咐务必戴上,防高空落石保安全。对于头盔我并不陌生,也没少戴,HSE教育早已牢记于心,可进景点戴头盔还是第一次。
黄河栈道建于高达200米的峡谷绝壁之上,是由若干个往返的“之”字形构成的木栈道,全长1600余米,最终下至黄河岸边的伏羲码头。黄河栈道连接着乾坤湾和伏羲码头,从伏羲码头乘船可去定情岛,水陆联通啊。
No.30
伏母寨
沿着木栈道走先到“伏母寨”,传说这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风华胥及其氏族人的居住遗址。
风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了不起的部落女首领。相传在雷泽之地,她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下伏羲和女娲,传嗣炎帝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八千多年前,风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氏族先民们不断游徙,足迹遍布黄河流域,进行渔猎、农耕,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文献典籍记述,风华胥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
No.31
岩画
沿途的崖壁上有不少岩雕画刻,展现了农耕渔猎的场景,演绎着远古的繁衍生息。No.32
岩画
No.33
古栈道缘壁而筑,一侧头顶有延伸出来的石崖,确实有滚石下落的危险,另一侧是陡崖峭壁接续滚滚奔流的黄河。刚走上栈道有些头晕目眩,步履磋顿,试探着走走,发现其实栈道牢固平展,栏杆齐全,一会儿也就适应了。No.34
No.35
漫步古栈道,尽情领略秦晋两岸风光,感受母亲河的雄浑魅力。居高临下欣赏黄河,那是全然不同的新视角、新感受。遥望天际,黄河犹如一条巨龙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间奔腾而来,又蜿蜒迂回隐没于黄土高原而去,那磅礴的气势,壮观的画面,能激发人抑制不住的激情与慨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此刻最合场景,答曰:“君已见,无遗憾!”No.36
No.38“之”字形栈道直达黄河边
No.39
伏羲码头
再往下就到伏羲码头了,从码头乘船可去定情岛,这也是乾坤湾黄河漂流的入口。或许过了最佳旅游季,伏羲码头船全歇,人寥寥,已关闭。
清水湾
就在地质公园景区内,除乾坤湾之外还有第二个大型黄河蛇曲——清水湾,那里至今留有古码头、古城墙等人文遗址。想想进一个地址公园,能看到两个著名的黄河大转湾,感觉很值,心中充满期待,马不停蹄地去啊
~ ~
清水湾沿途修有很多栈道,一直下去可以走到黄河边,但因时间紧张,就没往下走太远。
这个区域内有几块由于地质和风蚀共同作用形成的象形石,惟妙惟肖,还都有名字呢。
No.43
河边这石头称“母子情深”是个顽皮的小猴子趴在母亲背上嬉戏
No.44
No.45
清水湾(相机拍不全)
清水湾的弯度达到305度,但横向比乾坤湾更宽阔,这回相机更拍不全了。
No.46
No.47
清水关
清水湾是黄河在延川境内的第五个大转湾,据延川县志记载,清道光十一年前,这里就是黄河西岸的一个重要渡口,古称清水关。清水关是重要关隘,历代有驻军把守。昔日的古渡码头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方圆数百里的商品集散地,街道两旁茶楼、饭馆、客栈随处可见。现在还有古码头,古城墙等人文遗址。
吸引人的还有清水关的革命历史、红色基因,在河岸上的旧窑洞里,至今留有当年红军书写的标语。1936年5月2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西渡黄河回师陕北就是在这里上的岸。
No.48
清水关
在晋陕大峡谷700多公里长的黄河古道上,清水关只是一个小渡口,但它的景色堪称玲珑秀美,独一无二。站在观景台俯视,但见“黄河大湾伴小湾,碧波充盈清水关”,这一大一小,一浊一清,一黄一绿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不可思议。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清水湾天地灵气与勃勃生机。驻足眺望黄河,感受大河浩荡,天地壮阔,心情愉悦,轻松释然。
No.49
清水湾(手机全景模式拍摄)
相机是拍不全清水湾啦,还是看手机全景片吧。这样看清水湾好似一顶扣在黄河上的硕大草帽,是不是非常形象?
会峰寨
在地质公园景区内,还有个古代军事防御工事一定要去看,就是距景区大门最近的会峰寨。
No.50
会峰寨全景图
会峰寨是一处天然的石寨,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山寨东临黄河,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是陕北现存最早的军事防御工事之一。
No.51
去会峰寨
No.52
会峰寨仙山奇峰
第一眼看到会峰寨,我觉得它是个玲珑袖珍的仙山奇峰,隐秘于千沟万壑之中。不同的是这里全然没有黄土高原的原始色,而是被周围峰峦叠嶂的绿水青山所包围。斜下的夕阳西给会峰寨镀上一层金色,那种仙气唯美、生动灵秀绝非一个“美”字能概括得了。
No.53
会峰寨
拉进镜头细看会峰寨,寨内山上有古人凭借天险修筑的寨墙、寨楼、哨楼、房屋等,还有上下通达的弯曲山路,作为古时的军事防御工事,形成了“虎踞龙盘、固若金汤”之势。
No.54
细看会峰寨
No.55
会峰寨三面环水,隐秘于千沟万壑
No.56
会峰寨
No.57
No.58
会峰寨东临黄河
No.59
黄河——中华母亲河
看了会峰寨,真佩服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建造奇迹,盛赞黄河文明的源远流长。
**************************************************************************************************
No.60
去看那黄河蛇曲——乾坤湾(左)、清水湾(右)(网上航拍图片
)
我一直遗憾无法拍全乾坤湾、清水湾的全貌,无法鸟瞰这天造地设的地质奇观,好在借助网上的航拍照片,可以帮我弥补遗憾,了却心愿。